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防患未然,夯实“两垸”防洪保安基础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05 21:14:14 【字体:

防洪保安关乎一方生命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近年来我县积极抢抓国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的政策机遇,先后实施堤防护坡加固工程、大型泵站改造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的建设,使全县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巩固,整体防洪保安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然而,受多方因素影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这里特就“两垸”防洪保安作协商发言。

“两垸”指沅南垸、西湖垸,都是洞庭湖区重点堤垸。沅南垸辖12个乡镇,总人口25万人,集雨面积69.45万亩,耕地面积34.95万亩。全垸各类临洪大堤长232.8公里,其中沅水一线52.65公里。西湖垸垸内辖4镇2乡1区,总人口21.6万人,集雨面积65.9万亩,耕地面积40.2万亩。沅澧一线防洪大堤60.2公里,高水内江间堤161公里。无论从人口总量、集雨面积总量、耕地总量、防洪任务来看,“两垸”都占到全县的“半壁江山”。

一、存在的问题

1.堤防工程建设乏力。一是部分堤防未达标。按照省定重点堤垸堤防建设标准,西湖垸坡头至全护堤12.2公里堤段欠高1米、土方118.5万方。此外,由于近年来大量泥砂淤积,抬高河床,而大堤近十多年来没有加高培厚,长此以往,“两垸”一线大堤渡汛保安不容乐观。二是险工险段安全隐患仍存。如沅南垸的盘湖昏排水闸、同心拐进水闸、大龙湖电排管、花莲寺搬运闸等穿堤建筑物,新兴嘴至同心拐砂基堤段、施家拐当冲堤段等度汛保安系数不高。特别是西湖垸高水内江161公里间堤,隐患堤段就达26.5公里,占比16.5%。三是“两垸”“两房”破损严重。“两垸”现有水利组站房18栋,防汛器材库房19栋。水利组站房既是水利一线职工的工作、生活驻地,也是汛期县、垸、乡组织防汛抢险的指挥所。但由于这些站房大都建于上世纪60至80年代,目前普遍存在墙体裂缝、屋架断裂、屋顶漏雨、电线老化等安全问题。沅南垸的大龙湖、翻水口、车脑和西湖垸的龙打吉、小港、坡头、全护堤、牛角尖、三角堤等站房已成危房。同时,两大垸的防汛器材库房更是破烂不堪、亟待整修。西湖垸13栋防汛器材库房有4栋库房倒塌,处于半倒塌的有8栋,致使存放的防汛物资霉烂损毁,一旦发生险情,将直接影响抢险效果。

2.排灌工程效能退化。一是设备老化导致排灌工程效能退化。“两垸”22千瓦以上电力排灌设施有351处493台51131千瓦,其中运行20年以上未更新改造有308处396台28781千瓦,占总容量的56%。如鸭子港乡牛角尖机埠建于1964年,承担着该乡全护、全兴、仓兴3村6000多亩面积的排渍。目前,4台机组有2台报废,另2台带病运行,如遇日降雨量100㎜,3村6000多亩面积将受淹,部分农户房屋亦将进水。新兴乡万福电排去年5月12日因涵管裂缝,渗水长期冲刷土壤,加上强降雨浸泡,造成堤坝土体大范围垮塌。苏家口排渍机埠因水泵下轴损坏脱落,机埠无法正常运行,去年5月连日大雨导致部分面积因淹绝收。二是沟港渠道淤塞影响排灌效能。尽管近年来我县组织开展了沟港渠道的清淤,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清淤不彻底,影响了排灌效能。

3.管护合力不强。一是资金投入未形成合力。如在大堤的管护上仅靠有限的县级财力投入,导致管护资金缺口大。“两垸”管理的113公里一线临洪大堤每公里每年管护经费仅5300元,只相当于定额的1/4。二是管护力量不足。乡镇取消“两工”、“两垸”水利会人员精简之后,原来由乡镇负责的大堤日常管护转由“两垸”水利会在岗人员承担,上岗人员人均管养堤长达到2.8公里,人均砍草除杂、养护堤坡面积超过200亩,加之管养作业工具相对落后,劳动强度较大,管养效果难以达标。此外,近两年实施的沧浪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由于缺乏人力物力,工程建成后管护难以跟上,导致建设效益大打折扣。三是监管未形成合力。由于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水利部门执法力量有限,乡镇、部门配合不够,导致在防洪大堤及禁脚区滥采砂卵、滥挖码头、乱建房屋、乱种作物、乱倒垃圾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直接威胁堤防安全。去年7月汛期高洪水位期间,发生在沅南垸鲁家河堤段两处取水井发生翻砂鼓水险情,离堤脚最近的一处仅20米,就是一农户在禁脚处擅自钻井所致。

4.防汛队伍不专。一是防汛指挥队伍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如我县经历了“95”、“96”、“98”型抗洪的乡镇领导目前有的退休,有的不在乡镇工作。而现在在乡镇领导岗位,特别是乡镇主职岗位上的大多没有抗洪抢险的历练,仅进行过防汛抢险知识方面的短期培训,能否科学全面地指挥、调度好防汛抗洪还有疑虑。二是防汛队伍组织困难。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去务工,留守在乡村的多为“38、61、99部队”。一旦高洪来临,防汛劳力必定短缺。去年防汛时,虽然都上齐了人,但上堤的主要劳动力不到40%,大多是老人、小孩顶员。有的村还有70多岁的婆婆上堤凑数。三是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流失。我县从2003年实施大规模水管体制改革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精简率达到了70%,且年龄较轻、***较高、技术过硬的人员基本上都选择了外出自谋出路。此后,为避免人员包袱反弹,各单位十多年也没有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导致目前呈现出青黄不接、人员断层的局面。此外,受前期外出人员的虹吸效应,目前有的技术人员迫于生存压力,也准备停薪留职、外去谋生。

二、几点建议

1.抢抓机遇,加大对堤防工程的建设力度。目前,我县已编制了河湖连通规划等水利建设规划,相关职能部门要适时跟进,主动对接,积极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机遇,争资立项,切实加快沅水一线堤防工程建设,加快西湖高水内江、撇洪河等堤防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疏浚河床,畅通水系。

2.整合项目,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是要整合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洞庭湖国土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坚持高起点、高质量小型农田水利配套工程建设。二是要加强对农田水利配套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近年来西湖区开展的国土整理项目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有个别施工单位项目建设走样,群众意见较大。三是要用好财政“一事一议”奖补政策,鼓励农民筹资筹劳,疏浚渠道,确保渠道通畅。同时,严禁农民占渠建房。

3.提供保障,加大县财政对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一是建议县财政从征收的水利建设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对“两垸”水利组站房及防汛库房采取财政补、单位筹的方式进行维修改造,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彻底解决目前“两垸”“两房”破烂不堪的问题。二是建议县财政按照国家标准逐步配套到位大堤管养资金。三是建议县财政要加大对乡村机埠更新改造的补助力度,确保正常运行。四是针对常规防汛器材筹集难的现实问题,建议县财政对编织袋等常规防汛器材统一采购。

4.上下同心,形成防洪保安的合力。一是在防洪保安的队伍建设上形成合力。要加强对各级领导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领导队伍的科学指挥水平和防汛处险能力;要分区域据实抓好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加强防汛知识培训、防汛科目演练,提高其实战能力;要加强对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建设一支专业、高效、安心的技术队伍。二是在防洪保安的机制上形成合力。县乡村要建立健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管护机制,尤其要加大对毁间堤建房、占渠道建房、滥采砂卵、滥挖码头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得到有效管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