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全会协商发言之二: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实现群众就近就医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04 20:23:25 【字体:
县政协岩嘴乡联络处主任 袁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享有便捷有效的卫生服务。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近几年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广大群众健康水平逐步提高,“看病难”、“看病贵”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但随着群众医疗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到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仍存在不少差距,还有较大的挖潜空间。

    一、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
    一是专业人才少。目前,我县乡镇卫生院存在专业人员学历、职称偏低,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技术队伍力量薄弱的现象。全县1034名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只有执业医师385人,助理医师364人,卫技人员仅占72.4%。月明潭乡卫生院在职人员28人,卫技人员19人,仅占在职人员的68%。
    二是人才流失严重。由于我县民营医院数量大,待遇优,很多乡镇卫生院的骨干医生选择了“人往高处走”。酉港镇、鸭子港乡卫生院原来妇产科、普外科都有业务能手坐诊服务,现在这些人全部流向了民营医院,卫生院只好停办这些科室。有些卫生院缺乏中医人才,祖传的特色门诊无法开办。
    三是乡村医生老化严重。聂家桥乡卫生院26个在职职工,45岁以下医务人员只有一人,并且是临聘人员。新兴乡16个村,村防保员12人,60岁以上超70%,40岁以下没有1人。
    四是人才招聘困难。应届毕业的临床医生、护士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加上编制管理较严,一些年轻的临聘医技人员也因编制难解决而另谋高就。
    五是培训体制不健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大都以短期培训为主,受训人员业务水平难提高。人才匮乏使群众对乡村医务人员缺乏信任感,到县级医院治病成了患者的第一选择。酉港镇卫生院2013年1-9月辖区内住院4466人次,本级住院仅1463人次,仅占32.76%。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较差    
    一是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较差。一些卫生院欠账多,负担重,偿还债务困难重重,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有心无力,导致业务用房面积不达标,职工宿舍无力改造,毛家滩、新兴等乡镇卫生院至今没有职工宿舍。
    二是村、社区卫生室设施简陋,功能不全。
    三是检验检测设备短缺。乡镇卫生院没有数字化摄影检查设备,绝大部分没有彩超,黑白B超配置数量也不够,下村巡诊、免费体检与门诊、住院诊断常因设备不够发生矛盾,X光机许多是淘汰的“二手货”。聂家桥乡卫生院一台X光机维修费就花了2万多元,鸭子港乡卫生院同型号的X光机每年也要修几千元。检验检测设施陈旧落后,严重影响了诊疗水平,病人不得不到上级医院诊断。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制有待理顺
    一是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滞后。有些地方至今没有建立村、社区卫生室,对于卫生室的管理仅限于只管事不管人,对村医基本保障无人问津,导致管理难度大。
    二是乡镇卫生院管理欠完善。首先是新农合报销总额、住院率分配基数偏小,只占全县总额的17%,乡镇卫生院业务量提升难。其次是乡镇卫生院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与民营医院、县级医院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既降低了医疗利润率,也降低了乡镇卫生院的竞争力。另外,一些民营医院提供免费餐饮、专车接送,用一些不正当优惠条件吸引病人住院治疗,提高了群众出乡就诊的比例。
    三是津补贴全县统一按系数发放,医卫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绩效考核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四是医闹协调管理不到位。由于医疗管理体制改革中政府功能的弱化,部分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存在的缺陷,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影响,患者对医院不信任,医闹现象愈演愈烈。一旦发生医闹轻者赔款几万元,多者赔偿几十万,卫生院经不起折腾,医生经不起打击。因此,一些医生怕接诊,一些卫生院不愿诊。稍微一点疑难病症就往上级医院推,形成了“乡卫生院诊村卫生室能诊的病,县医院治乡卫生院能治的病”的恶性循环,群众就医不得不舍近求远,增加了群众的额外负担。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群众就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鉴于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与差距,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队伍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放大了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医疗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尤为迫切。
    一是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建议按湘编办发[2009]20号文件规定:医院床位与人员配备应达到1:1.6的比例,县有关部门应足额核定编制,并逐步到位。医疗卫生系统进人应充分考虑其实际需要,给予医疗机构一定的用人自主权,实行“用人单位选人,人事部门审查”的进人机制。
   二是推行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要根据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计划,要采取委培或定向培养等方式,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卫技术骨干;要根据需要选派优秀人员到上级医院或对口医疗机构培训进修;要鼓励在岗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外出进修,提升专业技能。同时,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为基层医疗机构引进名人,培养名医。
    三是制定严格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对公费培训、国家培养的医务工作者应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不能“严进宽出”,防止人才不正常无序流动。同时要建立“对口帮扶”制度,严格执行职称晋升的条件要求,加大县级医院的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巡诊的工作调度,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帮助基层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队伍,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群众享受更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二、以政府主导为引领,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装备条件
    根据“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的要求,建议强化政府主导的投入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长远发展问题。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卫生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倾斜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县乡两级财政要加大配套和支持力度,促进项目落实。像支持交通和教育一样,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千万元,连续3-5年以用于扎实推进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
    二是对乡镇卫生院公益性建设项目,县政府要在各种规费上给予减免优惠。
    三是公租房建设要向乡镇卫生院倾斜,业务用房要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改善病人住院环境,尽量满足乡镇卫生院职工生活和办公需求。
    四是对必需添置的诊疗设备、检测仪器要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力度,加快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用优越的医疗条件留住病人,用先进的诊疗手段诊好病人。

    三、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切实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活力   
    一是完善新农合起付线标准。扩大门诊报销比例,适当提高住院起付线标准,实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分段报销制度。引导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既保证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又有效杜绝过度医疗,减少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是加强医政医疗管理。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卫生院内部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努力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重塑医院公信力。要建立政府牵头,卫生、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参与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构的作用,依法加大对医闹的打击力度,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诊疗秩序,使基层医务工作人员敢于接诊,勇于接诊,对病人不推、不转,实行首诊负责。
    三是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明确村(居)卫生室医务人员身份纳入卫生系统队伍的管理,按照村干部的标准逐步落实养老保险等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民。
    四是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与非盈利性民营医院的平等竞争机制,有效解决“公益”与“趋利”矛盾。
    五是健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机制。要结合实行药品零差率,收支两条线后的一些实际情况,注重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适当扩大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自主权,充分调动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能干事的人努力干”,用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群众就近就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