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全会协商发言之三: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推进农村垃圾户分村收乡运县处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04 20:24:08 【字体:
县政协文蔚乡联络处主任 丁时才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投入不断加大,机制不断健全,措施不断创新,成效十分明显,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整治成果得到了广大干群的充分肯定。但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农民对环境整治的认识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户分村收乡运县处理”的经验做法还没有得到推广普及,垃圾处理问题至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亟待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加以化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埋场选址难、处理难,二次污染严重,垃圾填埋处理方式陷入困境。目前,我县除罐头嘴镇将垃圾集中运送到县垃圾中转站处理外,其他乡镇均采取集中填埋模式。集中填埋模式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处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四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场所选址难。特别是中心片和西湖区地势平坦、海拔低、地下水位高,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作为垃圾填埋场,乡镇往往为选址绞尽脑汁、费尽周折。二是二次污染重。垃圾集中填埋严格来讲不是垃圾处理,而是垃圾转移,不仅挤占了宝贵的水田和水面,破坏了地表植被和生态平衡。而且由于乡镇填埋场建设简单,基本没有进行防渗、防漏处理,垃圾填埋简单,基本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分散的垃圾污染变成了集中污染,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三是群众意见大。现有填埋场由于处理不及时,蚊蝇大量滋生,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生活,成了乡镇的“包袱”,群众的“心病”。酉港、文蔚、坡头、株木山、岩咀、丰家铺等地的垃圾填埋场,均造成过群众不同形式的上访、闹事。而修建新填埋场,周边群众工作更是难做,“白茅湖式”群体事件隐患随时可能爆发。四是资金耗费多。为了不激化垃圾填埋场周边群众矛盾,乡镇垃圾填埋场不得不多次转场,重复建设,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今年,酉港镇偏坡垃圾填埋场转址三次,耗费近10万元,浪费了乡镇财力,加重了乡镇负担。
   
     2.资金筹措难、到位难,垃圾中转处理设施滞后。近年来,县政府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修建了主干道旁的垃圾池,解决了保洁员的工资,但乡村作为推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片面强调乡财力有限、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等、靠、望思想严重,资金保障不足。一是保洁设施滞后,工具配备不齐。二是垃圾运输设备滞后,大部分乡镇没有配备专业运输车辆。三是垃圾中转站建设滞后,全县仅太子庙、岩汪湖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岩汪湖垃圾中转站建成后至今未启用),离市政府考核要求和现实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3.环保意识统一难、提高难,垃圾分类处理面临群众传统习惯的阻力。我县农村垃圾存量大,每天生活垃圾高达320吨,推广分类减量是垃圾处理的前提,是降低整治成本的有效途径。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门队伍赴攸县参观学习,召开专门现场会,录制专题宣传片,但群众“只扫门前雪”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淡薄,户分村收还没有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混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混放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重垃圾清扫、轻垃圾处理的思维定式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主要建议

    1.切实加强宣传引导。户分村收乡运县处理是治理农村环境的有效举措,我县探索了“五个统一”宣教规劝、“五个必有”夯实基础、“五个查评”健全机制、“五个示范”分类减量的成功经验,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要采取“乡镇机关带头,部门单位示范,乡村干部带头,党员骨干示范”等措施推行农村垃圾“户分村收乡运县处理”,从干部和机关做起,充分发挥好表率作用;要动员一切宣传力量,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特别是要利用“广播村村响”工程,加大广播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学校作用,搞好“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垃圾分类处理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要加强教育培训,培养群众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导群众将垃圾从源头分类,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从而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努力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在当前村民自治能力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乡镇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要勇于“花钱保环境”,切实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水平。在“户分村收乡运县处理”尚未全面推开的情况下,除保证村平2万元环境卫生整治专项经费外,要将垃圾中转站建设经费、垃圾运输工具配置经费和垃圾运输补贴经费、可回收垃圾收购补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乡财政要广辟财源,切实保障保洁员工资、村组、农户垃圾收集容器配置经费和垃圾运输经费足额到位。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按照“谁投入,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采取政府补偿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农村垃圾回收处理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在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参与环卫设施建设。

    3.建立健全更具公信力的考核机制。近几年的环境卫生整治考核办法,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乡村干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检查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要发挥村组主观能动性,突出以村为主;进一步规范检查评比,积极探索公平、公正的县里抽查、乡村检查、农户互评的考核评比办法;按照“以奖为主,以罚为辅”的原则,严格兑现奖罚,切实避免平时不管或少管,检查突击应付的形式主义弊端,既要强化干部责任,又要与农户挂钩,切实促进农村垃圾户分村收乡运县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切实搞好垃圾集中处理。一要严格按照科学程序对垃圾集中填埋场搞好工程防渗、防漏、垃圾杀菌、消毒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垃圾二次污染。二是充分利用县垃圾处理站的处理潜力,配备垃圾专用运输车辆,将邻近乡镇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集中转运。三是加快垃圾中转站建设。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议每个片选择相对集中的地方先建一个垃圾中转站。特别是中心片、西湖区,填埋场已无处选址,垃圾已无处堆放,垃圾中转站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建议财政专项安排资金或从现有农村环境整治专项经费中安排必要的经费,加快选址,尽快建设,力争2014年能有1-2个投入使用,如果条件不成熟,建议提前配备垃圾专用运输车,实行垃圾限时清运处理,尽快改变垃圾无法处理的状况,从而有效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