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全会协商发言之四:汇聚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04 20:24:57 【字体:
县政协常委、县妇女联合会主席 朱湘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务工,将其子女留在农村家里,子女与父母一起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县委书记谭本仲同志情牵留守儿童,2012年6月1日亲自出席了县妇联组织的留守儿童爱心帮扶结对暨文艺汇演活动,在会上谭本仲书记发表了情真意切的讲话,对留守儿童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并对乡镇、部门单位提出了相关要求。汇聚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应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聚焦与应对的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据初步统计,我县共有儿童126471人,其中留守儿童有31861人,占儿童总数的25.2%。31861名留守儿童中,留守女童有15183名,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7.7%;学龄前留守儿童9699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0.4%;在校留守儿童22162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9.6%。父母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18718人。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安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成为全社会的一块心病,令人堪忧。

    1.家庭困难导致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差
     据调查了解,农村有5-6%留守儿童家庭贫困潦倒,使人震惊。如太子庙中学留守女童戴清凤,6岁时,她的母亲在外地一家工厂打工,在一次事故中不幸去世,这一噩耗使得一向快乐活泼的小清凤变得孤独、脆弱、沉默寡言。她的父亲身患肺癌,一直在外地打工,多年未归,生死未卜,她和失聪的爷爷、体弱多病的奶奶住在一间八面露风的土坯房里,陈旧、破烂、简单几件家具,维系这一家三代艰难的生活。清风大大的眼睛,目光呆滞,在她的身上很难捕捉到一丝花季少女的灵气。她上课时神情恍惚,课余一个人总是闷声不响地站在某个角落发呆,让人感到无比的酸楚和心痛。又如太子庙中学留守女童曾雅倩父母早已离异,父亲另组家庭,父亲老实木讷,常年在外打工,偶尔回家一次,曾某由步履蹒跚、双目失明的84岁奶奶扶养,懂事的小曾为了不增加奶奶的负担,节衣缩食,在校生活费每天不超过8元钱,周末学校放假是她最纠结的时候,回家吧,家里连电灯都没有,不回家吧,奶奶需要她照顾。特别是她生病时感到非常苦恼,去医院没钱,只能采用一些简单偏方治疗和硬“扛”。离异和留守已成为当今孩子的梦魇。

    2.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发育差
    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外务工的约占41.3%,双亲在外务工的约占58.7%。;留守儿童中的96.2%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带养,3.8%的托给亲戚或邻居。留守儿童实际上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接受调查的留守儿童全都表示“想爸爸妈妈”,“希望与爸爸妈妈在家一起生活”,他们最想对外出务工的父母说的话是希望他们“早点回来”。以上调查表明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饥渴。如株木山中学盛某今年15岁,1岁时他的父母就外出务工,留下他和奶奶生活。虽然奶奶对他非常疼爱,但还是无法替代父母的爱。今年他妈妈从外打工回家后,他觉得“每天都过得好开心”。所有参加座谈的留守儿童都表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觉得很孤独”。太子庙中学留守女童李孟婷哭着对我们说“每天晚上睡觉时非常想念爸爸妈妈”,平时有烦恼不想让在外的父母担心而不向他们倾诉,选择独自承受或者通过听歌来化解。由于缺少来自父母的亲情抚慰,孤独感长期难以排解,个别留守儿童悲观消极、内心封闭、情感淡漠,存在抑郁自卑、自暴自弃、偏执极端等心理障碍。这些留守儿童自称为“宅男(女)”,周末完成家庭作业后,关在家里看电视,只有吃饭时才出来。还有个别留守儿童娇惯任性、放纵随意。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他们表现得格外浮躁、张扬、虚荣,导致早恋、私会网友等现象。如三和中学留守女童高某,父母外出打工后一直随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在外觉得在情感上愧疚了女儿,便对她物质上有求必应,在家里可谓是“唯我独尊”。她平素喜欢在公共场所出风头、哗众取宠,衣着追求奇装异服,12岁时就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鬼混,若不是被班主任老师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3.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差
    留守儿童父母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有的父母与孩子2-3个月或半年通一次电话,有的一年或几年才通一次电话,少数父母与孩子几乎不通电话。由于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问题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失衡,学习失趣,行为失控。一是学习习惯差。留守儿童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基本上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态,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没人管,有的留守儿童觉得内心空虚,孤独无助,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如:毛家滩中学胡某,出身几个月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外出打工,无人照管。胡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倒数一、二名。今年已是初三毕业生,她主动要求承担班级所有卫生责任区的清扫任务,她对班主任老师说:“反正我的成绩不好,让那些成绩好的同学认真学习,我就负责搞卫生”。二是生活习惯差。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抚养,他们对留守儿童重养轻教,只要不犯大错,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是持认可的态度。由于有这种思想支配,部分留守儿童不服管教,自由散漫,在校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回家好吃懒做、不尊敬长辈、生活邋塌,有的拉帮结伙,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打架斗殴。“5+2=0”的现象非常严重,即留守儿童在校的5天时间里,通过老师们的教育与监管,慢慢养成较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旦双休日回家两天,好的行为习惯化为乌有。聂家桥中学戴某是个在学校老师看来头脑灵活的留守男孩,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孩子一直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时,因为有老师的严格要求,他基本能遵守学校纪律,可是一旦放假回家恢复原样,吊儿郎当,书从不沾边。

    4.安全保障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
    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安全衔接上存在“空档”,学校不可能做到时时面面俱到。临时监护人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监管不力。留守儿童或者是年龄太小,自身没有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或者处于青春躁动期,无视学校给予的安全教育,因此特别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留守女童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性侵害的目标。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我县留守儿童溺水身亡17人,交通事故身亡29人,留守女童遭受性侵案件5起。如2012年银水湖溺水身亡的3名孩子,全部都是留守儿童。调查过程中,有很多留守女孩说在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发现有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尾随在自己的身后。因此,无论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还是临时监护人,他们最担心的事情都是“孩子的安全问题”,而在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心中“因为父母不在家,觉得自己很不安全”。
 
    5.社会监管有缺失
    我县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上,虽然做了大量地工作,但是还存在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是 关爱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县委、县政府牵头,人大、政协监督,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县妇联、关工委、团县委等部门参与的关爱工作机制。 二是 关爱网络未构建。没有构建以留守儿童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村(居)、社区为重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 三是 关爱经费无保障。没有设立专项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由于经费欠缺,已建立起来的留守儿童工作站形同虚设,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关爱作用。 四是 关爱受惠面太窄。相关部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时往往通过找不同类型的典型进行帮扶,受惠面太窄。留守儿童因亲情抚慰欠缺、家庭贫困、与老师、同学关系不融洽而辍学者屡见不鲜。

     三、几点建议

    当前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外出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与解决,家庭和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整个社会及政府部门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县委、县政府总揽,部门参与,县、乡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村、居(社区)管护网络。三是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台账,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创建留守儿童利益维护平台。为了使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都得到切实体现,县政法系统各单位要搭建“警校共育”平台,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提高留守儿童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负责做好违法留守儿童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

    2.创造留守儿童成长的有利条件。一是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建议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发〔2011〕11号文件)、《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湘发〔2010〕18号文件)和《常德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规划(2012-2015)的通知》(常办〔2012〕68号文件)的有关内容,将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规定管好用好资金。二是加大留守儿童保障力度,及时将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纳入救助范围,将居住条件差的留守儿童家庭纳入农村安居工程。三是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要积极开展“一对一”的监管、“一带一”的辅导、“一帮一”的救助,“大手牵小手”的活动。

    3.强化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一是改善寄宿条件,优先将上学不便、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安排在学校寄宿,配备生活老师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引导。二是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增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意识。三是活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加快“二线”、“二室”(即亲子热线,师长热线,心理咨询室,亲情视频聊天室)的开通,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育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