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徐铁军:展现沧浪文化底蕴 彰显滨湖独特魅力(对我县城镇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4-10 13:54:05 【字体:
近几年来,汉寿县城南移西拓,扩容提质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是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城市又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汉寿人文资源丰富,沧浪文化特色独树一帜,历史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县委、县政府提出“城镇兴县”战略的定位十分准确,展现沧浪文化底蕴,打造一流水乡文化,建设滨湖强县,是一项战略工程,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不懈努力。我县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我县的城镇文化建设。
    一、我县城镇文化的基本情况
    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个县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现有图书馆、文化馆、汉剧团、烈士公园、剧院、文化执法大队、文物局、电影公司、帅孟奇纪念馆、广播电视台、体育活动中心、龙阳镇文化站等公益文化单位。担负着全县文化建设、文化娱乐、文化市场执法、文物保护、文艺演唱、文艺培训、广播电视播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等多项职能,青家湾宝塔、青文胜墓、詹乐贫烈士墓、易顺鼎墓、抗日将士阵亡公墓等一批历史文化遗产,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城镇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
    二十世纪70-80年代,我县城镇文化建设曾掀起过新一轮高潮,修建了汉剧团、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电影院、广播站、电视台,在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新情况下,我县的城镇文化建设的形势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1、文化设施破损严重
    县城文化设施大多数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长期忽视维修保护,房屋陈旧,设施老化,特别是汉寿剧院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的牺牲品而被拆毁。
    2、文化服务功能萎缩
    近几年来,受旧城改造和经济建设的冲击,文化被人们所遗忘,文化硬件建设,停滞不前,文化人才队伍出现断层,文化服务功能全面萎缩。
    3、文化工程配套不够
    由于文化受经济的制约,发展的速度不快,多年来文化发展环境的变化,各级领导对文化意识的认同感不同,政府财力的支持度不够,配套设施的力度不硬,文化工程的效益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三、当前城镇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服务难以到位
    目前,县城除建有一个标准较高的图书馆外,其他的文化设施均是70-80年修建的,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文化馆和剧团演艺厅几乎都是陈年老屋,房屋老化,设计陈旧,空间狭小。其次是一无博物馆、二无剧院、三无文化会展中心,宣传没有阵地,活动没有平台,推介汉寿没有窗口。
    2、历史文化名人淡化,精神难以传承
    我县远有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留下过的足迹,近有易君左为代表的延续四代、长达160年的文学大家族,有明代典史青文胜,宋代洞庭湖区农民起义领袖杨幺,现代革命志士詹乐贫、帅孟奇、陈刚、熊琼仙、许之桢、黎学锦、袁泽民、戴春生、戴笃伯、邓威特等,限于很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足够的平台把他们的英雄业迹、光辉史诗予以展现,导致他们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知,他们的事迹得不到传承和发扬。
    3、街道命名不规范,文化底蕴难以尽显
    目前,随着县城建设的加快,城镇街道也随之增多,街道名称的设立凸显重要,一是体现沧浪文化的特点,二是没有水乡湿地特色,三是没有融合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元素。如以前的建设路、农民街、汉南路,现在的芙蓉路等命名都与汉寿这个水乡县城极为不协调。
    4、标志性文化建筑缺少,城市文化的形象难以体现
    汉寿县城目前来讲是老不老、新不新,20世90年代就开始旧城改造,使一些有历史古迹遭到损毁和破坏,还有一批古建筑也因火灾安全意思差而被烧毁。这20多年来,政府修了一个图书馆,就再也没有修建公共文化设施了,烈士公园作为我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了几像几不像,烈士公园的场所、设施、基础建设、经费、人员待遇等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休闲广场、文化广场严重不足,每到夏秋季节的晚上,县城满街都是露天广场跳广场舞的,这里几个,那里几个,这里一群,那里一群,可见修建文化广场已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5、无停车场所,街道拥挤不堪的重负难以释放
近几年来,小车作为代步工具已经开始进入家庭,据了解,全县每年小车的增长量为500台,本来就很拥挤的小县城、狭窄的城镇街道就显得更加拥挤、更加狭窄,大街小巷到处是车,乱停乱靠、乱鸣喇叭等现象日益严重,由此可见县城建设对停车场缺少规划,汽车司机缺少素养,城市文明缺少内涵。
    6、烟花爆竹满城响,市民文明素质难提高
    自从县政府开始禁爆以来,市民们大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不燃放烟花爆竹,但每年过年过节,特别是婚丧喜庆,尤其是杨旗嘴、大杨镇、花木兰等偏远地段,依然还是烟花不断,爆声不停,给广大市民的生活造成影响,给市民的安全带来隐患,也给城市的空气和环境造成污染。
    四、城镇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1、县政府要加强对城镇文化建设的领导
    成立专门班子,明确一位县级领导挂帅,部门参与。按照《汉寿县城乡一体化规划》作为城镇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立足新城,长远规划,逐步实施。
    2、要加快城镇文化事业的发展
    县政府要紧紧立足“城镇兴县”战略,建设滨湖强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先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会展中心建设,对博物馆、文化馆、大剧院、文化会展中心等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优先考虑、重点规划、抓紧实施。
    3、要不断提升城镇文化建设管理水平
    结合“龙株太”一体化建设,突出抓好龙阳镇、株木山、太子庙综合文化站建设,把文化会展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大剧院与这三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分布适度,规划合理,建设加快,管理跟上,强化文广新局、电视台、体育局等部门的管理职能,确保城镇文化建设管理水平上台阶。
    4、要在城镇建设上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增强文化底蕴
    一是重点修建标志性文化建筑,使之成为县城的内核和形象,如文化会展中心、博物馆、大剧院、文化馆等。
    二是修建休闲文化广场,按照社区范围,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文化广场的面积要大、绿色要多、品位要高。
    三是街道的命名要规范、合理,最好把历史人物,近现代名人,重大历史事件等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如:帅孟奇路、青文胜路、杨幺路、易君左路(易氏路)、屈原路、詹乐贫路等,名称写完整,不要简化。
    四是尽快修建停车场,县城禁鸣喇叭,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要重点考虑停车场。
    五是重建一批历史文化设施。如:易君左是易氏文学大家族的重要代表,也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现有近100件珍贵书籍和资料珍藏在档案馆,重建其故居意义深远。又如:净照寺,目前是规模小,占地面积小,没有原净照寺的气势,建议异地搬迁重建。再如:屈子祠、濯缨桥、沧溪寺、清斯亭、沧水楼等一批与沧浪文化相关联的历史遗存要逐步修复,杨幺活动的场所和纪念设施也要重点考虑重建。
    总之,城镇文化建设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多渠道投入,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尽快启动县城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点,品味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使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和宣传汉寿的重要窗口,树立滨湖强县的良好形象。

 

 

 

(作者:县政协常委、县文物局局长 徐铁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