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关于加快高新区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17 21:03:43 【字体:

    根据县政协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安排,8至9月,县政协副主席黄启顺带领高新区建设发展课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高新区等单位和相关企业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并到浏阳、临澧等地学习考察园区建设发展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高新区近几年发展取得的成绩
    1.建设发展进一步规范。一是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加快高新区发展的决策。今年5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区发展的意见》,明晰了发展定位,明确了发展目标,制定了详细措施。二是完成了高新区相关发展规划。编制了《汉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启动了9.5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三是健全了高新区建设发展协调机制。园区攻坚成绩斐然,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高新区班子团结拼搏,着力解决高新区建设、发展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2012年高新区在全省68个省级开发区中排名已至第13位。
    2.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园区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经省政府批准,高新区规划面积扩大为9.52平方公里。今年上半年,马嘶桥等3个村划入高新区管辖,园区行政区划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现建成面积已近5平方公里。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今年投资近2亿元,全面启动金牛路改造、金鹰路、竹子陂安置小区、马嘶桥110KV变电站、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2013年元月至今,高新区推进基础设施项目9个,三产业项目4个。园区道路体系日益通畅,配套条件日渐成熟。三是标准化厂房建设不断推进。县政府在去年投资修建3万m2标准化厂房的基础上,今年投资2.47亿元建设13.9万m2中小企业创业园标准化厂房。园区全年计划完成21万m2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
    3.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一是主导产业逐渐形成。在中联重科、康普药业、太子化工、中汉高科等企业的引领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三大产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税收比重占园区经济总体规模的70%以上,精密电子、建筑材料、箱包鞋业等新兴产业也在稳步提升。二是落户企业逐年增加。截止今年9月,园区落户项目84个,总投资22.4亿元。盘活园区停产企业,引导宝龙汽车等企业(项目)进行招商重组。推进二次创业,康尔佳二期、康普综合原料车间等扩建工程已完工,汉星机械异地建设投入生产。三是产值税收逐步增长。2013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17.3亿元,同比增长25.2%,税金1.87亿元,同比增长21.4%。
    4.改革攻坚进一步深入。一是制定了高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下放涉及12个部门的县本级工业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事项权限28项,启用“2号章”,在县政务中心设立高新区项目服务部。二是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园区财政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安排了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5000万元专项基金,允许高新区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拔干部和面向社会公开自主招聘专业人才,副科级及以下干部由高新区研究决定,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三是搭建了以“通和园区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主的投融资平台,已正式运转,并与华融湘江银行达成了融资意向。
    二、高新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整体功能欠完善
    (1)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仍显滞后。园区老区可供工业用地已不足400亩,新区金鹰、金鹏、麒麟路延伸线等道路尚未启动建设,园区骨架有待延伸。金凤路两翼的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未及时跟进,影响了落户项目建设。老区的亮化、绿化跟不上新区发展步伐,园区公交线路未开通、断头路未硬化、雨污未分流等问题凸显。经开区第三产业园因征地拆迁工作未到位,建设进度比较缓慢。
    (2)体制改革难度大
    一是行政审批改革难。县委、县政府对高新区的建设发展提出了“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推动行政审批提速”的意见,县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县行政审批事项和中介机构进行了清理和规范,但行政审批环节仍然较多,涉及到中介服务的前置条件有增无减,如:气象、地震等评估;中介费用较高,企业改扩建需要重新审批收费;手续办理较难,如:企业营业执照上的地址变更。
    二是权限下放欠彻底。按县政府对高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的“考虑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规划局许可事项的复杂性,县国土资源局的许可事项暂由设在高新区的国土分局负责办理,县住建局、县规划局的许可事项暂由两家部门明确专人负责办理,限时办结,待条件成熟后全部移交高新区办理”的要求,经调研反映:县政府要求的三家单位许可事项全部移交高新区的条件成熟标准没有明文界定,什么叫条件成熟,什么时候可以条件成熟没有定论。另据“县公安消防大队的许可事项由高新区完成审批前的资料准备后提交消防大队实施许可,县公安消防大队明确专人负责高新区的许可事项;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的管理服务项目由高新区完成办证前的资料准备后提交相关部门办理,相关部门明确专人负责高新区的服务事项办理”的要求,而从今年6月底在县政务中心成立的高新区项目服务部工作运行情况来看,效率未见有明显提高。
    三是高新区改革因准备不足也难以保证改革及时到位。由于“2号章”与相对应公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由高新区管委会承担,对人员、执法和监督方面要求更高,而园区工作人员尤其是专业人才的欠缺,也使得高新区对这个“烫手山芋”在短时间也难以彻底执行到位。
    (3)软实力建设较弱
    一是园区经济发境需一步化,阻工、“三乱”等行为时有发生。
    二是园区文化建设欠缺,道路命名缺少文化气息,道路、企业名称等没有及时进行数字化对接,企业二维码中的地址还是注册时的某镇村组,不便外商与园区企业联系业务。相关单位对园区的企业数量、产值等经济指标统计口径不一致。
    三是吸引力不够强大,高新区与相邻的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益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沅江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相比,形成的产业同质化,没有比较优势,影响力不强,招商效果不理想,2013年至今落户高新区企业仅7家,中小企业配套产业园标准化厂房至今尚没有企业与园区签订租赁协议。
    2.产业优势不明显
    (1)产业结构欠优
    一是入园企业不多。截至目前,按统计口径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家,产值过亿元且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2家。
    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近五年落户园区的34个项目分析,机械制造项目15个,化工涂料项目4个,电线电缆项目2个,食品加工项目1个,鞋业生产项目1个,三产项目2个,其它项目9个,且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也很少引进到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有潜在发展价值的项目和国家前沿性项目。
    三是带动型企业极少。园区绝大部分企业关联度不大,产业聚集程度不高。如:2010年8月落户的13家中联重科配套企业,其中在生产的7家企业只有6家为中联配套,且业务量少,吃不饱,效益低,其余6家或停产或未开工或被兼并,有的甚至已外迁。据了解,中联重科汉寿产业园每年约10亿元的配套业务,我县仅占2亿元,剩余配套业务由沅江等地企业承接,中联重科配套产业园没有达到预期配套目标。
    四是中联重科一企独大的局面仍没有改变。虽然目前园区企业涉及到的行业较多,但中联的霸主地位仍难以为其它行业撼动,中联能否健康发展某种程度上仍左右着园区。如果中联持续走低,园区要完成今年预定的产值和税收任务形势将非常严峻。
    (2)产业布局欠合理。园区企业、民居混居,建设比较混乱,产业布局较零散、杂乱。虽然规划了“五园”,但规划执行不严,各产业互相穿插,项目落地“见缝插针”,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园区有规划但不规范,品位不高。
    (3)土地利用率低。有6家企业土地闲置较多,面积达34.71公顷,占供地面积的12%,而又未按省级园区对闲置土地处置率要达100%的要求进行处理,土地投入产出比也有差距,据测算,园区用地产出强度为4048万元/公顷,低于省级要求5000万元/公顷的标准。
    3.专心抓发展精力不够
    一是忙于纠纷调处。今年来,协调处理园区企业、项目与周边群众的各类纠纷矛盾百起以上。二是忙于社会管理事务。3个村并入以后,增加了大量的社会管理事务,分散了高新区建设发展的精力。三是忙于应付各级检查、考察、督查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元月至8月,高新区共接待上级单位和领导检查、考察、督导等活动50余次,有时一天接待3次。
    4.落实目标要求有一定差距
    表现为: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省级园区要求创新服务机构要有2家以上,80%以上的规模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但高新区没有一家创新服务机构,企业建立的研发机构也只有11家,占比仅为20%。专利申请量和技术交易额等指标在全市园区也仅处于中等水平。考核指标完成难度大。今年,市里对高新区考核任务指标有6大项,除园区基础设施投入4亿元和完成2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设可能完成外,园区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率、园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缴税金增长率、新开工投资(新引进)1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新建企业研发中心(平台)四项指标完成难度较大。
    三、建议
    1.搞好规划定位,明晰园区发展路径
    (1)加快汉太融城。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龙阳老城、沧浪新城、工业新城”的战略部署,依托汉寿大道,着力建设汉寿大道产业走廊和创业新区。为便于高新区进一步行使园区管理权,在未来乡镇区划调整时,建议根据高新区实际发展需要,实现高新区与太子庙、株木山的有机整合,形成“一区两镇”架构。并以中国汉寿国际旅游度假区、云台山文化生态产业园项目落地为契机,着力打造园区工业、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等经济板块。
    (2)构建“一区两园三带”管理新架构。“一区”即明确高新区为统一管理和协调机构;“两园”即指高新区工业园和蒋家嘴工业园;“三带”为新S205创业带、319国道经济带、长常高速公路产业对接带。构建“一区两园三带”管理新架构的理由大致有:一是可做大高新区总量;二是对蒋家嘴工业区的企业执行和享受相同的、平等的优惠政策,有利于推进老企业的发展和新企业的引进;三是可以利用高新区投资平台,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四是可以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产业的有序整合,优势互补;五是可以发挥领导和人才作用;六是可以加快高新区与常德经开区的产业对接等等。
    (3)强化规划引领。因高新区规划执行欠严肃,导致落户企业相互穿插,其结果是布局不合理、规划显得苍白、产业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因此,建议要落实规划的强制性要求,一张图纸管到底,不因企业的要求而改变规划,也不因领导的意图而调整规划。
    2.提升配套功能,夯实园区承载能力
    (1)配套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应因势而变,以提高招商吸引力,可学习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的做法,逐步建设“新九通”(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要采取积极措施,尽快促成太子庙火车站、汽车站正常营运。
    (2)搞好产业配套。一是对中联重科配套产业园问题,建议加大协调力度,理顺关系。二是盘活现有的凯帝酒店等三产设施,加快高新区第三产业园建设进度。三是搞好工业与商业合理分区,促进园区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完善生产要素。一是土地,要做好“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这三篇文章,确保高新区永续发展。二是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建立分支机构。三是发展职业教育,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培养适用型人才。四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注重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园特色。
    3.强化招商引资,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1)灵活运用招商引资方式。在继续现在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方式和方法的同时,可以尝试采用“政府引导、中介为主”的招商引资模式,加强与各地商会、招商公司、咨询公司等中介组织的合作。也可以发挥现有企业作用,以商招商。
    (2)完善产业招商政策。一是设立招大引强奖,对固定资产投资在10亿元及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设定特惠政策,重奖中介单位和个人。二是对抱团发展的关联企业,建议政府出台独立的扶持政策,以期形成一批产业集群。三是对一些不能快速贡献税收但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四是对不适合落户高新区,而落户在其他乡镇,且能达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办法规定条件的招商引资企业,可享受落户高新区同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3)严格入园标准。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保护环境是高新区永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一是园区现有企业中,没有进行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采取强制措施限期整改到位。二是对不适应园区发展的企业要有计划地实行关停并转。三是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要克服急功近利心理,严格准入条件,对高污染、高消耗的招商引资项目要坚持说不。
    4.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高新区聚集力
    (1)抓住利好机遇。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缺少大的产业支撑,简单地靠承接产业转移,或复制别人的产业,都难以走好,必须要有特色产业,扬长避短走自己的路。要牢牢把握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机遇,根据洞庭湖区产业指导目录,发挥农产品资源和加工优势,适度调整产业发展政策。结合我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建设政策,挤进项目笼子,把产业、企业、项目结合起来,以园区为载体,引导特色产业和企业向园区聚集。
    (2)培育和扶持支柱产业。坚持招大引强与扶持培育并举,建议适时出台《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利用国家、省对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支持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可在园区产业中,选择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或经营为纽带,相关基地和配套企业为机体,在每个产业中组建1-2家企业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使之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借助龙头带动行业集聚,形成联动效应,以此打造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支柱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税收过亿元的企业方阵。
    5.营造良好环境,为园区建设发展助力
    (1)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营造“高新区的项目建设就是高压线,任何人不能乱碰”的社会氛围。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创优企业周边环境。建立园区内的事情不干扰和园区外的事情企业放心机制,努力形成园区建设零干扰、零杂音、零争议、零延误和千方百计抓项目、一心一意图发展的良好环境。
    (2)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县政府已出台的支持高新区发展的意见要强力推行到位,不能打折扣,不能搞变通,尚未完全下放的要有下放的时限要求,切实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
    (3)高新区要自加压力,努力作为。一是要结合县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找准定位,补齐短板,实现改革的无缝对接。二是要认真研判园区发展中的问题,有的放矢,着力解决。三是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加快发展。四是要在为企业服务上下功夫,知企难,了企情,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以确保园区、企业健康发展,互惠双赢。

 

 

 

(作者:县政协经科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