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建言献策》第3期:推进全民创新创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6-12 22:01:48 【字体:
推进全民创新创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县政协课题调研组
 
    今年初,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揭开了中国创业时代的帷幕。今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开展“全民创新创业行动”,那么,我县全民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环境、氛围如何?3至5月,县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采取现场调查、座谈走访、外出考察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采取有效举措,不断推进全民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一是强化调度指导。成立了多个产业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推新工作等会议,出台了12项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文件。二是强化政策扶持。设立了新型工业化等专项扶持基金,2014年,拨付财源建设资金4184万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200万元,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447万元,与市科技银行合作,为5家企业发放科技贷款1030万元。三是强化服务。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等制度;减少行政审批职能单位18家、行政审批项目74项;创建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省级3家、市级2家、县级20家,完成专利申请822件,授权399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7项,推广关键技术、新产品20余项;2014年,培训企业职工1.5万人次,多次举办“就近务工,建设家园”招聘会,缓解了企业用工困难。
    截止去年底,全县中小微企业有1750家(不含个体工商户),其中:第一产业523家,从业人员2.9万人,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43.7亿元,税收0.6亿元;第二产业950家,其中:规模企业109家,从业人员3.9万人,2014年完成总产值290亿元,税金近3亿元;第三产业有经营户13000多家,其中:限上商贸企业53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201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6亿元,税收0.5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由于创新创业艰辛、投入较大、风险较高、成功率较低,导致民众创业意识不强、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大部分经营者存在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守成的企业主多,战略性企业家少;外出务工求学的多,返乡创业的少;大街小巷茶馆多,创新创业平台少;传统模式经营的多,O2O模式经营的少;号召的多,行动的少,“上面热、下面冷”。
    2.实施政策措施乏力。一是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开工建设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举办全民创新创业大赛、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全民创业组织体系、制作下发《全民创新创业100问》、出台支持全民创新创业规范性文件、年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支持创业对象400人、年内新增创业实训基地10处、免费实训创业对象4000人次、设立全民创业电子专窗、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和创业指导专家库、推行财政购买公共服务等多项工作措施和任务,推进缓慢,启动或已落实的不多。二是“个转企”工作推进有障碍、有难度,2013年以来只完成128户,符合条件的近1000家个体工商户未“转企”。三是支持创新创业力度不大。如:创业用地征拆难,耗时长,挫伤了创业热情,影响了创业环境,使创业者感到“业未创、心先疲”。政协委员彭跃于2013年在聂家桥投资兴业,项目早审批、土地已摘牌,但至今仍未供地。
    3.政府引导有待增强。我县黑杨、甲鱼、荻笋、稻米、蔬菜等资源丰富,打造了“中国黑杨之乡”等品牌,但引导发展优势产业缺位,对原材料基地建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等引导不够,导致大企业缺少大基地,如荣祺、华乐两家企业以茭头、乳猪加工出口创汇,但我县原材料很少;大产业缺少大企业,如粮食、蔬菜、油茶、禽畜水产等农产品,以鲜销为主,精深加工比例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好品牌缺少好原料,由于本地农民种植苎麻热情不高,造成苎麻之乡没有苎麻,鑫达纺织和泰鑫麻业只好在茶陵、华容等地建设苎麻基地。另外,政府采购本地企业产品做得不够,没有加强引导和指导,采购本地企业产品为空白。
    4.发展环境尚需优化。是经济环境欠优。项目建设周边环境矛盾比较突出,仍有“三强”行为;少数部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办事拖拉,存在“慵政”、“懒政”等现象,浪费了企业的人力和财力,甚至导致企业错失良机。二是落实政策难到位。不少企业主不知或不完全知晓优惠政策,且兑现优惠政策“门槛”多,手续繁琐,时间冗长。有的企业甚至专门套取优惠政策,失去了优惠政策引导作用。三是行政审批待提速。因县政务中心场所限制,部门服务窗口未完全集中,审批权力也没有完全下放到窗口。少数实行网上审批的也形同虚设;高新区“一园二制一司”改革也基本流于形式。
    5.企业整体实力不强。是融资难度较大。企业由于担保抵押物较少,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不多。与此形成剧烈反差的是,截止今年4月,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55亿元,贷款余额54亿元,存贷比为1:0.35。按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中的“到2015年全省银行机构县域存贷余额比达1:0.55以上”的要求,可增加31亿元的放贷额。二是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不多,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只有5家。纺织企业如果不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技术创新,就会很难维持,银阳纺织就是典型事例。三是示范引领不强。在众多的商品流通企业中,外来商家、品牌入驻的多,本地企业走出的少,示范引领作用大的企业不多。四是企业转型较难。大部分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是动力不足不想转、方向不明不会转、风险太大不敢转、支持不够不能转,有的企业在没有成熟市场和产品的条件下,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或新上项目,造成转型失败。如:洞庭木业。五是产业配套困难。如中联配套产业园13家企业中,原与中联配套的企业有8家,但目前只有1家正常生产,4家半停产,3家停产。六是抗险能力较弱。在经济下行的态势下,中小微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脆弱。今年一季度,我县工业企业能正常运转的占38%,半停产的占41%,停产的占21%;统计上报产值同比下降14.6%,增加值下降5%,税收下降24.3%。
    三、几点建议
    作为有80多万人口的汉寿,只有中小微企业1750家,从业人员不到18万人,这显然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是极不相适应的。虽说汉寿人民勤劳智慧,素具龙舟精神,但在市场经济浪潮面前仍未摆脱小农经济思想束缚;虽说汉寿资源丰富、百姓富足,但资源优势却未能转化为产品优势,资金优势未能成长为财富故事;虽说改进作风已使行政效率大为提高,部门形象明显改善,但事情能否好办依然是创业者最担心和纠结的问题。为此,就营造全民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引领,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
    一是落实好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全民创新创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倒逼,建立考核机制,将全民创业工作纳入年度经济责任考核范围。
    二是营造全民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对内资、外资享受同等优惠政策,既尊重外来投资者,又同等重视本地投资人,激活民间资本。在梳理、清理本级既有政策的同时,出台简便易行、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以培养和调动创新创业人士的热情。
    三是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借助不同的平台,推介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的经验,以期实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蝴蝶效应。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给予创客关心和关爱,尊重纳税人,支持创业者,让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待遇、工作上有尊严,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创新思路,确定创新创业重点
明晰发展思路。从我县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既要有落户企业质的保障,又要有企业发展量的扩张。因此,县委、县政府在做大、做强、做实园区的同时,应该有观念和思维的突破。“一区两园一带”不能作为企业落户的唯一选项,要推广“飞地经济”模式,让更多企业在适合的环境中培育、落户、发展和壮大,让园区外企业享受园区同样的优惠政策和服务,如此形成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支撑,又有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衬托的局面。
    明确发展重点。要明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牵头部门,制定中小微企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全民创新创业政策。一方面,对不同主体、人群,支持他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新创业,让每个人都能通过创新创业获得出彩的机会,真正让想创业的人创新业,正创业的人创好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另一方面,创新创业不设产业“禁区”,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把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作为促进全民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一产业方面,立足资源,培育特色基地,发展精深加工,侧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项目,重点对粮油、棉麻、林产品、果蔬、畜禽水产品等实行工业化生产的政策。二产业方面,以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配套等为抓手,以“专精特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力争把企业盘活、做强。同时,也要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优化产业结构。三产业方面,顺应“互联网﹢”发展新常态,利用创建智慧城市机遇,加强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施电商和网店扶持工程,在“特色中国·湖南馆”网站上开设分馆,推广“实体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产业发展模式,规范和发展现代物流,创建商贸物流配送科技园,在全县上下、城镇乡村形成风生水起的商贸流通格局。
    (三)搭建平台,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区
    1.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利用高新区标准化厂房和社区办公楼,建立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实行费用减免激励机制,提供厂房、信息、技术、人才、培训、融资、市场、管理、法律等服务。
    2.建设科技孵化器。在园区设立科研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引导行业科研平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加大科研投入。
    3.健全服务体系。将中小微企业创新人才建设纳入政府人才发展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和储备力度,对企业发展需要引进博士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的,要从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方面给予奖励。实行职业培训补贴,发挥职中等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企业主和实用人才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活动。建立中小微企业信息网,设立创业论坛,鼓励社会成立创业中介公司、创业协会、创吧,激活全民创新创业热情。
    (四)优质服务,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1.进一步简政放权。要把县委、县政府决策转化为所有部门、乡镇的行动,要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转化为自身压力,要把简政放权、优质服务的要求转化为公职人员履职的自觉行为,执行企业准入“单一窗口”“三证合一”等制度,建立企业主定期评价政府部门服务企业情况的工作机制,进行末位追责、跟踪问效,以更大力度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上级各项优惠政策措施。
    2.强化本级政策扶持
    (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是整合发改、工信、农口、商贸等部门的各项扶持资金,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基金。二是设立全民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按照市非公有制经济和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年度考核要求,可先安排500万元,以后视财力情况适度增加,确定扶持项目及个数。三是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鼓励企业利用科技创新创业,侧重扶持处在技术创新“平台期”和“蓄能期”的企业。四是创新社保扶持方式,对个体工商户、初创中小微企业实行社保补贴,对困难企业临时性减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对低保户家庭人员自主创业、家庭收入高于低保户标准的,延续其低保待遇期限。五是编制中小微企业名优产品(服务)推广目录,在制定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时,安排不少于30%的份额面向中小微企业,同等条件优先采购本地产品(服务)。
    (2)建立健全融资体系。一是依托工信局或工商联与商业银行(信用联社)合作,设立不少于2000万元的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发展和规范融资担保,鼓励成立和引入担保公司,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帮助“差一口气”就能实现跨越发展的企业渡过难关。二是整合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效运用信用成果。组织宣传、总工会、人社、工商等部门参与评定工作,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指导各行各业成立协会,提升整体实力。三是引导县内商业银行开展和推广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股权质押、订单质押、仓单质押及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水域滩涂养殖权、承包土地收益权等为标的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单列信贷计划。积极为华乐农业等符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企业做好引导和服务。四是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支持商业银行在乡镇布设网点。加快引进村镇银行、具有法人资格的民营银行,尽快组建农商行,把支持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引进和组建条件之一。五是建立创新创业金融服务中心,吸引银行金融机构、创投服务机构、担保公司、基金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落户,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
 
附件:1.县政协课题调研组赴浙江考察学习报告;
      2.县政协副主席黄启顺在“推进全民创新创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协商会上的讲话。

附件1:
赴浙江考察学习报告
县政协课题调研组
 
    4月22日至28日,县政协副主席黄启顺带领县政协“推进全民创新创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调研组一行10人,赴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台州市黄岩区、金华市婺城区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温州市瑞安市,陆域面积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121万人。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678.7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5324元,财政总收入86.46亿元。瑞安经济发达,产业特色鲜明,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曾以“小商品、大市场”闻名全国,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等三大主导行业。
    台州市黄岩区,988平方公里,57万余人。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332.18亿,财政总收入52.1亿元。民营经济发达,是中国合作经济发祥地,工业经济已基本形成医药化工、机械模具、塑料制品、工艺美术、食品罐头、摩托车及其配件、纺织服装等几大支柱产业,先后获得“中国工艺品之都”“中国塑料制品之都”“国家火炬计划塑料模具产业基地”等殊荣。
    金华市婺城区,1391平方公里,62万人。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32.1亿元,财政收入7.7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8318元、16366元。2015年1-2月,144家小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利润转亏为盈,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00多万;利税总额同比增长近3倍。婺城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已初见成效,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总体感受
    (一)创业氛围浓
    1.全民创业热情高。浙江经济发达,基础设施条件好,落户企业多,企业家创业热情高、创新意识浓、拼搏精神强;本籍大学生在乡、回乡创业的多,尤其是大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的多,电子商务发展较快;浙江农民勤劳肯干、不畏艰辛,没有像汉寿一样小而散的“茶馆”。
    2.经济发展环境优一是政务环境优。浙江各地实行部门到企业执法备案制度,到企业执法必须经专门的领导小组审查通过,且每年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很少发生阻工闹事事件。二是服务质量优。婺城区财税部门主动到企业指导企业退税工作;瑞安市编制了包含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扶工兴贸、加快创业园建设、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严明涉企部门纪律、支持企业融资担保、加强奖励资金和应急转贷等专项资金管理等的《瑞安市振兴实体经济政策汇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全面、具体的服务指南。
    (二)企业理念新。一是注重自主创新。浙江各地企业对科技研发创新投入较大,通过提高产业和商品层次、培育品牌名牌、实行“机器换人”,很多中小微企业已逐步向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企业、新兴产业转型。二是注重企业管理。浙江各地企业都非常注重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注重管理团队、技术人才的培养,用工用人机制灵活、健全,家庭式管理的模式较少。
    (三)政府举措实
    1.扶持政策多。一是资金支持较大。浙江各地设立了专门的支持企业创新创业的科技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实行科技奖励政策,且创新技术奖励额度较高、项目多、标准科学。如:婺城区设立了重点技改项目补助、“零增地”技改奖励、技术攻关奖励、首台(套)奖励等多种奖励项目。其中:鼓励技术引进和技术攻关,市关键共性技术产品攻关项目,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攻关项目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二是搭建多种平台。为加快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台州市成立了模具工业设计基地14个,对基地在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奖励、资助、优待政策,设立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窗口—“黄岩中小企业网”。同时,台州市黄岩区成立了青年人才(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对入园的创业项目给予租金补贴,提供创业资金扶持、培训指导、税费减免,成功孵化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企业。三是培养引进人才。台州市出台了《关于扶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黄岩区组织实施了“百名英才集聚工程”,围绕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产业园区和学校、医院,大力支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事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对支持人才创业的最高启动资金达1000万元;瑞安市对已引进的高级人才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对象、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列入“省151人才工程”和“温州5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等予以优先立项和补助,达到吸引和培育一批科技人才的目的。四是支持企业上市。黄岩区鼓励和扶持规模较大、业绩良好、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尽快上市,对首次上市企业给予土地出让补助、税费减免、资金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五是推进“机器换人”,以装备更新为载体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幅度减少企业用工。浙江省出台相关文件,对“机器换人”实行财政扶持(对列入省、市“机器换人”试点企业且通过验收的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奖励)、税收扶持(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按照实际投资额的15%给予补助,重大工业项目按照实际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融资扶持(瑞安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发行股票、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六是推进土地二次开发。温州推出奖励、补贴、税收返还、减免费用等激励举措,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用足用活用好存量土地,有效解决了企业的土地瓶颈。
    2.融资支持大。一是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温州市瑞安市成立了6家民营小额贷款公司,并由政府设立了总额达2亿元的“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开始为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成长企业提供转贷支持,2014年累计为该市中小企业提供转贷金额60亿元,救活了一批企业。金市华婺城区政府2014年底设立了规模为一亿元的企业应急周转金,主要用于为企业贷款即将到期而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进行短期垫资,并制定出台了具体使用管理办法,对其实行封闭运作,严格规定使用对象、额度、转贷过程审核和控制。凡是在100至800万元额度内的银行贷款周转,企业均可在区内办理,单笔到期贷款规模800万元以上的由市相关部门受理审批。截至今年4月,婺城区共办理了17家企业28笔周转金11975万元,另外协助市相关部门办理了14家婺城区企业转贷共24笔38275万元。二是实行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温州市瑞安市2014年成立了温州市首家科技担保公司,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的试行办法》,安排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附件2:
 
在“推进全民创新创业,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题协商会上的讲话
县政协副主席  黄启顺
 
 这次带队进行专题调研,并到了浙江考察学习,发现与他们的差距,主要在于全民创新创业的差距,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差距。如何缩小差距、推进全民创新创业和促进我县中小微企业发展,我认为要发挥好“七大”作用,实现“七种”优势转化。
    一、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作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方面,利用物产资源优势,培育生产基地,打造知名品牌,创新特色机制,支持引导做好甲鱼、粮油、林木、苎麻、荻笋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利用人脉资源优势,做强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
    二、充分发挥本地人才作用,将激励机制转化为创业优势。创新创业,根本在人。有了人才,缺少激励机制,创新创业也很难实现。要引导本地创业能人勇于超越,做大事业;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科技成果入股或创办科技企业,让一技之长得到充分发挥;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允许发挥专长、激活经验,主动走出去,领衔创业、自主创业;支持本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留学归国人员等人员以资金、技术、专利等要素,在我县创办各类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投资社会事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在全县掀起“精英创业”、“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三、充分发挥本地企业作用,将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要坚持“两手抓”,既要狠抓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更要激发本土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热情,发挥本土企业的主体作用,实现以企招企、用企带商、促企再商,盘活现有停产、半停产企业,使其企业扩规模、提档次、上水平,实现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围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主导产品。
    四、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将政策扶持转化为培育优势。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资金的乘数效应、优势的转化效应、企业的示范效应,引导大众积极创业、企业业主自主创新。因地制宜,制订政 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的科技型企业、新兴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商品层次,培育品牌名牌。
    五、充分发挥生态园区作用,将环境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高新区的发展要立足于高新产业、生态园区建设,坚持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一方面,利用紧邻清水湖优势,打造高品质生态化园区,用优质的环境优势吸引客商。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软实力”。进一步简政放权,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非法经营、地痞地霸,对强揽工程、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敲诈勒索、阻工扰工等违法行为严惩不贷,保障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利益最大化。通过优化经济环境,建设生态园区,实现高新区招商引资新突破。
    六、充分发挥有效服务作用,将服务质量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用服务吸引大众创业、用服务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加大各级支持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政策人人知晓、落实到位。要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县就业人才服务中心、职教中心等作用,切实提高全民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业与创新、线下与线上、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中小微创新企业和个人创业提供厂房、信贷、信息等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综合服务。

    七、充分发挥关心老板作用,将真诚相待转化为感情优势。积极发挥领导、部门联企业服务机制的作用,更多地深入中小微企业,了解企业的困难,与小微企业老板交成贴心朋友,共同谋划企业的发展,共同化解企业的困难。讲好创业者的成功故事,选好创新创业先进典型,使“创业者光荣”的风气成为全社会的追求理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