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加大监管力度 确保食品安全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25 20:05:57 【字体:
县政协八届五次全会协商发言材料之三
(2016年1月17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从我县暴露的一些食品安全案例来看,食品安全监管仍不可小觑,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欠规范。调查发现:在农业生产环节,我县部分种养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滥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特别是呋喃丹在甘蔗、荸荠、扁豆等种植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黄粉、孔雀石绿在养殖过程中流行甚广,导致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增多,药物残留量超标。2014年5月,建设西路刘老师一家三口,吃了从农贸市场购买的空心菜后,急性中毒,当场上吐下泻,送往人民医院抢救。在食品加工环节,据县食品药品监督局统计,全县85家食品生产企业中,获卫生许可证的仅56家,且绝大部分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环境较差,生产工艺落后。特别是一些小作坊分布较散,产品质量标准很难保证。从饮食服务业来看,部分小餐馆、快餐店、夜食摊点和幼儿园等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安全隐患多。如今年9月麦吉酒店的老板嫁女设宴金孔雀美食城,赴宴宾客集体食物中毒,导致35人住院。
2.经营欠诚信。一是学校内及校门口食品卫生问题,屡见不鲜。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除龙池、一中环境卫生达标外,二中、二小、詹乐贫中学食堂都存在食堂内环境欠整洁,防蝇、防鼠、防尘设施不足等问题,绝大部分学校食堂与校内超市在坚持环境卫生、索证索票、建立进货台账上欠规范,特别是校门口经营多为小摊点,许多色素、激素食品经常露天摆放,风吹日晒使食品在保质期内就已变质,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经常食用此类食品,易患偏食、发育不良、早熟且诱发多种疾病,可谓后患无穷。二是无证流动摊贩、“夜市排档”乱象较多,屡治不改。人民医院、中医院、西套市场、银鑫市场门前的盒饭摊点,夜市城、建设西路、农民街等大小夜市小吃,无保洁、消毒设施,卫生条件差,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三是食品包装安全问题,屡禁不止。大量废旧回收物品制成的食品器具等在食品行业占有一定的市场,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杯、筷等,其有害成份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四是众多的毒素、激素、色素食品充斥市场,屡打不绝。如在县城西门开饺子店的福建老板,在饺子皮中掺有硼砂等有毒有害物质;还有硫磺椒、福尔马林浸泡芋头、藕、笋子等问题在我县大小菜市场仍然普遍存在。五是改码销售,屡罚不从。改码销售成为食品销售行业的潜规则。如县城北门老郭批发部,把过期银露花生奶重新打码上架销售。
3.管理欠到位。一是监管力量薄弱。县食监局在编人员仅41人,且专业检测人才极度匮乏,而全靠这些人员负责全县70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手不够是显而易见的,不能适应全县食品安全监管严峻形势的需要。二是检测设备不齐,能开展的检测项目不多。一般是将定量分析样品送往省市检测,造成食品安全工作技术监督不力,导致监管效率不高。三是缺少必要检测经费。近几年来,我县食品安全检测专项经费不足20万元,与大量的检测项目所需经费相比则是杯水车薪。四是食品安全监管考核不严。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中,只要不出群体性安全事件,几乎没有因工作平庸被否决的单位。五是监管部门通力合作不够。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少,联合执法频率低,震慑效果不佳,食品安全隐患消除不及时。六是社会参与度低。制假、售假窝点为躲避执法检查,隐蔽于居民小区,采取夜间加工或营业,完全依靠执法人员的日常巡查难以及时发现,但大部分群众视而不见,为不法分子提供温床,给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二、建议
1.凝聚共识。食品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把食品安全工作上升为国家重点战略。同时,建设幸福汉寿也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食品安全关乎全县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吃上放心、安全食品是全县人民共同期待。全县上下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共识,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维护食品安全的氛围。
2.整合资源。据初步统计,县食品药品、农业、牲畜水产、质监、工商、防疫等部门近几年来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检测设备、价值高达600多万元。目前,这些检测设备基本上处于半闲置状态,有检测业务的单位没有检测资质,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没有检测业务。县政府应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将上述部门的检测设备与建设集中检测中心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统一规划,打造独具汉寿特色的集中检测中心。与此同时,县财政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把食品安全检测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3.强化监管。一是建机制,见长效。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机制。把食品安全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范围、纳入行政首长问责范围。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在设立举报投诉奖励专项资金的同时,成立第三方独立受理机构,切断监管部门与举报人、企业间的直接联系,让举报者放心举报,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建立食品安全警示机制。在农贸市场、交通路口设立电子显示屏,播放食品安全警示信息,提高广大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二是突重点,防事故。针对菜市场、宾馆、学校、农村,食品安全隐患多,食物中毒时有发生的现状,应将食品安全工作重点放在防范群体性事物中毒这个核心上,各职能部门,特别是食安部门要加大菜市场、宾馆、学生食堂、农村红白宴监管力度,防范于未然。三是强打击、保安全。对于“黑心肠”违法经营者,要加大打击力度,抬高违法成本,情节特别严重的,坚持又打又罚,不仅要罚得他倾家荡产,而且还要追究其相关的刑事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