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建言献策>详细内容

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协商发言材料之五:关注基层医疗现状,提升卫生服务水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1-12 11:55:04 【字体:

县政协委员  张峰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正在稳步健康发展,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效运转,人民群众的就医质量和身体健康保障明显提升。特别是2013年至2015年,实施卫生三年攻坚,财政投入2000万元,带动投资11103万元,新建乡村卫生室103家,2016年和2017年拨付乡村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综合改革补助经费分别达到6482万元、6158万元,全县29家乡镇卫生院的基础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在日益凸显,值得引起关注。

一、基层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薄债务重。一是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较差。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设备陈旧、用房紧张、就医环境差等问题,有的连基本医疗的常规检查都无法进行。比如沧港镇新兴卫生院,彩超和X光机因维修成本太高而不能正常使用。二是债务包袱较重。截止2017年,全县乡镇卫生院改制形成的历史负债、卫生三年攻坚形成的资金缺口、“五险二金”增长形成的负债,累计高达9646万元,平均每个卫生院负债332万多元。目前,很多卫生院由于自营收入减少,加之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陷入了“不投入难发展、投入后难还债”的两难境地。三是村级卫生室设施简陋、功能不全。全县461家村卫生室承担着农村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但按标准比照还有较大差距。

2.政策严运转难。一是基药制度的实施导致了收入减少。一方面,实施基药制度后,中标药品不全,品种不齐,低价药中标不配送,卫生院可用药物明显减少,过去可治的病现在不能治,过去可做的手术现在不能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业务量。另一方面,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相应的政策补偿标准偏低,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缺口较大,2016年全县乡镇卫生院仅此一项减收700多万元。二是医保制度的调整影响了业务发展。医保并轨后,降低了部份药物的报销比例,对住院日均费用、次均费用以及卫生院年度医保住院报销总额进行了从紧控制、从严管理。提高了住院报销起付线,取消了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一般诊疗费,门诊家庭账户开网延迟,对卫生院和卫生室的业务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近三年,全县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每年都只在1亿元左右低位徘徊,发展前景堪忧。三是五险二金的提标加重了保障负担。工资改革后,提高了社保缴费基数,增加了职业年金,卫生院的人员保障负担明显加重。全县卫生院在岗1024人,增加上缴经费2484万元。

3.待遇差人才缺。一是工资待遇相对偏低。乡镇卫生院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最高的为5万元,最低的仅为2.6万元,与县级医院、民营医院比较差距较大。二是工作强度相对偏大。乡镇卫生院因为人手紧张,医技人员每月只能休息2—4天,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低水平保障的生活条件下,很多人选择了人往高处走。三是提升空间相对偏小。卫生院很少有脱产进修、跟班培训的机会,个人技术水平提升比较困难。优秀临聘人员和村医“转正”的通道不畅,看不到“熬出头”的希望。四是专业素质整体偏弱。全县1024名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在编人员669人,临聘人员355人,离2012年县编办按人口比例核定编制人数844人还差175人。村医475人,其中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121人,60岁以上136人。骨干医生“引不进、留不住、提不高、养不起”。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业务素质不强,导致直接进县到市赴省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群众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几点建议

1.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一是建议形成县委县政府议卫工作长效机制。像议教、议军一样,定期专题研究医疗卫生工作,推进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统筹推进乡镇卫生院协调发展。结合乡镇区划调整,综合考虑人口聚集度、交通便利性、辐射影响力等因素,科学定位卫生院服务功能及服务半径,根据医疗资源匹配原则,该合并的合并,该撤销的撤销。在兼顾一般卫生院达标建设的同时,重点支持中心卫生院建设和发展。三是成立医保基金监督委员会。由人社、卫计、审计、纪委、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对准入条件、医疗质量、药品基本制度执行、医保资金使用等实行严格监督,确保医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保障力度。一是制定乡镇卫生院债务清理化解工作方案。公立卫生院的债务问题,建议县委、县政府统筹考虑,并由财政、审计要对其进行清理清算。在厘清债务关系的基础上,落实化解措施。同时要明确机制、规范行为、严禁新增负债。二是建立基础设施稳定投入机制。设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配备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三是建立人员经费自然增长机制。根据“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的要求,鉴于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定位和医改后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的实际,县政府应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拨付标准,并实行自然增长,对绩效工资和“五险二金”实行部分托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四是建立有利于乡镇卫生院业务拓展的医保制度设计。鉴于汉寿县私立医院多的特殊性,要平衡好、处理好私立医院“趋利”与公立医院“公益”的矛盾,医保制度设计要有利于卫生院正常运转和公益性彰显。建议提高私立医院住院报销起付钱,医保基金每年增量部分向卫生院倾斜,扶持卫生院业务量拓展,使卫生院医保报销总额与基金增长比例同步增长。并建议审慎审批新增民办医疗机构。

3.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支撑强度。一是健全人才选拔机制。赋予乡镇卫生院选人用人更多的自主权,采取“用人单位选人,主管部门监督,人事部门审查”的方式,实行自主招聘,确保引得进、用得上、干得好。二是推行人才培养机制。根据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训计划,采取委培或定向培养、上级医院跟班学习、对口医疗机构培训进修、鼓励在岗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等形式,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卫技术骨干,打造一批基层名医名院名专业。三是建立用人激励机制。推行医疗去行政化改革,试行院长负责制,并在职称晋升、岗位培训、住房保障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医技人才到基层工作,按照“一院一策”“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激励医技人才安心基层工作。四是制定严格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一方面,对公费培训、国家培养的医疗工作者应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不能“严进宽出”,防止人才不正常无序流动;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家庭留人,用真情换真心稳定一批人才;同时要建立“对口帮扶”制度,加大县级医院的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巡诊的工作调度,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帮助基层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队伍,扩大乡镇卫生院疾病收治种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广大群众享受更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