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协商发言材料之四:顺应民生诉求 解决城区“停车难、如厕难”
县政协委员 张立芳
近年来,由于城区土地资源利用紧张、市政设施建设滞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等原因,我县也出现“停车难、如厕难”这一城市“通病”。一方面停车场和公厕总量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另一方面现有停车场和公厕利用率低、管理不到位。“停车难、如厕难”成为重大民生关切,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1.供给不足。根据住建部《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规划人口规模小于50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宜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5倍之间。截至2019年12月,我县城区汽车保有量约3.5万台(其中小轿车3万台,大货车5000台),城区停车位有1.3万个,其中小区内停车位8792个(地下车位5704个,地上车位3088个)、人行道公共停车位1738个(龙阳大道446个、芙蓉西路961个、振兴路238个、三联超市前29个、花之林前26个、君都云庭前26个、银水湖大酒店前12个)、道路两边停车位571个、机关单位停车位1910个。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仅为机动车保有量的0.37倍,远低于1.1~1.5 倍的标准。停车位紧缺,中心城区“一位难求”,市民为了找车位,往往在城区转圈,无形中添堵。
按照一般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保有3-5座公厕的标准,我县已建城区面积约为12km²,按此标准我县城区需建公厕36-60所。我县原有独立公厕或套垃圾收集站的公厕共计33座,老城区因棚改等原因已拆除和封闭15座,现仅剩18座在使用,部分公厕设施老旧、缺少标识标牌。近年来,县城投公司在城区公园内新建了6座,目前城区共有公厕24座,按照标准至少还需新建12座。
2.规划滞后。过往,由于停车场和公厕发展规划的缺失,造成布局不合理,规划用地未预留,停车场和公厕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停车设施和公厕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目前,我县占路停车比例过大,配建停车场和社会停车场比例过小,因此造成车辆随处乱放,尤其是县城没有专门的货运停车场,大货车往往停靠在一些小区道路、次干道,堵塞交通,引发事故,影响市容。
我县公厕大多集中于老城区,新城区除芙蓉路外几乎没有公厕,如龙阳中路近3km没有公厕、辰阳南路仅靠近军汉公路1座公厕。而且老城区部分公厕功能老化,设备陈旧,有些还是旱厕,如京天旁公厕。另外,部分居民或单位对自家附近的公厕建设百般阻挠,致使原本规划中的公厕迟迟不能动工修建。
3.管理缺位。城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路内停车位和路外停车位一直为交警和城管分开管理,割裂了城市停车问题的整体性规划,部分人行道的停车位设置不合理,有限的停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尤其是供需矛盾特别突出的情况下,没有采取诸如收费等相应的手段调控停车资源。据了解,各小区地下停车位利用率也普遍不高,空置率达80%以上。
部分公厕由于设施老化、管理人员不足,卫生状况堪忧,极易造成环境和水污染,影响公共健康。
因此,我们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民心是最大政治,“停车难、如厕难”是当前城区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城市发展绕不开的课题,必须加以解决。为系统、科学、有效、长期解决好城区停车和公厕管理工作,统筹优化城市环境,依据《湖南省停车场管理办法》《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结合汉寿实际,应尽快出台《汉寿县停车场管理办法》《汉寿县公厕管理办法》,由县政府牵头,规划(自然资源)、发改、住建、城管、交通、交警、财政和龙阳、辰阳、沧浪街道等部门及单位联合组建县城停车场和公厕管理工作机构,根据城市扩容带来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交通量等变化,合理布局与建设停车位和公厕。
2.坚持统筹规划。根据城区现有分布和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城区的停车场和公厕。凡涉及到城区基础建设项目,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应征求交警、环卫等专业部门的意见,对达不到停车场和公厕配建标准的项目不得予以审批,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和公厕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到的配建公共设施要强制性执行到位,对违反规划、阻扰停车场和公厕建设的行为要给予打击和处罚。
3.加快建设步伐。要大力推进停车场和公厕建设。一是利用棚户区改造,在未正式启动项目建设前,可以把拆除后的空地稍加平整后,改造为临时公共停车场。二是采取吸引民间资本或人防资金的方式,每年建设1-2座公共停车场或专业停车场,新建的150亩驾考中心应考虑社会停车等功能,并加快建设步伐。三是在不影响交通和车流人流的情况下,在一些单行道或道路宽广的路段增设临时停车位。四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完善公共交通路网体系,引进哈啰、青桔等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建议加快公厕建设,对按标准需新建的12座公厕,应作出年度安排,并积极实施建设方案,不能总是停留在图纸或口头上。同时,完成老旧公厕的升级改造,完善标识标牌,公布公厕的分布地图,开发公厕APP,方便行人查找使用。
4.加强停车管理。一是可以参照其他区、县、市的做法,成立停车收费管理公司,启动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收费。实行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营运、公司化经营。二是鼓励部门、单位向社会开放内部停车场,提供有偿停车服务。三是坚持社区管理进小区,引导商圈、小区规范已建地面或地下停车场停车行为,彻底解决地下车库闲置、地面车辆滥停之乱象。四是加大对各类违法停车的查处力度,对无牌、套牌、假牌、长时间违规停放的车辆,一律拖离城区道路,并依法顶格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