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详细内容

关于征集政协汉寿县十届六次会议提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8 09:50:16 【字体:

县政协各委办、乡镇(街道)活动组、界别活动组、全体政协委员: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充分发挥提案作用,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议要求,现就县政协十届六次会议提案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准确选题。选题要具有现实性、可行性、针对性。一是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地贯彻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选题。二是结合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选题。三是紧扣社会、聚焦民意选题。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全局性、关键性、深层性建议选题。

二、深入调研。对确定的提案选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提高提案质量的关键。政协各参加单位、全体政协委员在撰写提案过程中要结合工作实际及业务专长,注重调查研究,详细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精心整理,客观分析,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提案内容依据充分、情况清楚、建议准确、可行。

三、规范格式。一是提案撰写要一事一案,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二是提案人要填写好详细真实的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以便承办单位与提案人联系。三是提案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格式规范,内容完整。四是语言精练,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字数控制在1500字以内。五是县政协提案格式在汉寿政协网站http://www.hsxzx.gov.cn 首页“通知公告”栏目中下载。

四、确保质量。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议要求,县政协十届六次会议提案征集要进一步严格提案立案标准,提高提案优质率。县政协各组成单位要组织所属委员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本次会议的提案征集工作,确保提案质量。

、及时提交。为确保县政协十届次会议提案质量和审查质量,全会提案提交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15日。各专委会、乡镇(街道)活动组、界别活动组应做好所属委员提案的初步审查和文字、格式把关,提案提交邮箱为363386970@qq.com。


政协汉寿县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10月27日



附件:

政协汉寿县十届六次会议提案调研参考题目

      一、经济建设方面

1、全方位扩大市场需求,拉动市场消费,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2、制造业立县行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3、围绕科技创新强县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4、围绕我县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5、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发展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6、建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

7、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

8、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9、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10、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重点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

11、加大扶持培育力度,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12、营造宽松、有序、公平的发展环境,引领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3、增加收入、优化供给,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4、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实施重大工程项目。

15、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16、全面细化和落实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意见及配套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17、优化房地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8、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19、关于做强做好高端服务产业的建议

20、关于推动“汉”字号特色优势产品走出去的建议

21、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升级的建议

22、关于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3、关于民营企业风险防控与化解的建议

24、关于大力实施产业强链工程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建议

25、关于加大企业上市资源培育的建议

26、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27、关于加快创建“五好”园区 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8、关于支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29、关于推进我县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30、关于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31、关于做大做强我县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产业的建议

32、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

33、关于发展“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建议

34、关于合理有序发展我县“夜经济”的建议

35、关于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36、关于加大我县农业、工业、旅游品牌推介力度的建议

37、关于立足既有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县的建议

38、关于顺应新形势,推进汉寿甲鱼、螃蟹、小龙虾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9、关于结合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加快发展我县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的建议

40、关于适应农村交通发展新形势,调整优化客运线路,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建议

41、关于搞好深加工,大力发展汉寿蔬菜产业的建议

42、关于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

43、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二、政治建设方面

44、完善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45、关于加大扫黑除恶力度,确保汉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

46、打造人才引育新模式,激活人才引擎新动能。

47、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48、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49、夯实党建基层基础

50、加强党建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51、关于发挥民主协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的建议

52、关于持续整治“四风”问题  防范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建议

53、关于深化常态化政治性警示教育 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的建议

54、关于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建议

55、关于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的建议

56、关于落实司法责任制 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的建议

57、关于稳步推进法治汉寿 平安汉寿建设的建议

58、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59、关于加强乡村组织建设 增强基层党建凝聚力的建议

60、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的建议

61、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62、关于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其新形势下干事创业能力的建议

63、关于拓展基层干部晋升通道,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建议

64、关于规范乡镇(街道)职责权限,推进乡镇(街道)改革的建议

65、关于用好用活智慧党建平台,发挥为民服务作用的建议

66、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

67、关于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监管的建议

68、关于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岗位、重点项目审计监督的建议

69、关于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创新举措,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70、关于加强村集体经济监管的建议

71、关于加大“三公经费”及重点项目资金使用公开力度的建议

72、关于加强“跑胡子”茶馆整治的建议

73、关于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行政审批改革的建议

        三、文化建设方面

74、关于促进公交车、出租车行风文明的建议

75、关于统筹推进城市建设更新和文化品牌塑造的建议

76、关于鼓励乡贤返乡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77、关于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78、关于加强幼教师资培养 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的建议

79、关于加强健康教育 促进我县健康事业快速发展的建议

80、关于推进全民健身活动 加快健康汉寿建设的建议

81、关于拓展青少年课外社会实践平台建设的建议

82、关于推进我县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83、关于做好文旅、农旅、生态旅游结合文章的建议

84、关于打造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建设 助推红色研学发展的建议

85、关于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86、关于加强城乡“三网”融合的建议

87、关于大力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建议

88、关于大力推进农村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工程的建议

89、关于培育我县文艺创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议

90、关于加大小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的建议

91、关于加强农家书屋管理的建议

92、关于加强“村村响”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93、关于加强帅孟奇故居建设与管理,打造红色文化的建议

94、关于盘活我县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的建议

95、关于大力倡导好家风带出好民风的建议

96、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建议

97、关于实施全面技能振兴工程,做大做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议

98、关于大力倡导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单位文化、行业文化,形成文化正能量的建议

        四、社会建设方面

99、关于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建议

100、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建议

101、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

102.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0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全面振兴。

104.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

105.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106、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107、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

108、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109、开展安全生产攻坚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110、提升县域承载能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111、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强化污染防治攻坚。

112.加快建设教育强县。

113.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114.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不怕事、不避事,果敢决策、果断处置,不让小事情演变成大事件。

115、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116、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

117、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118、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19、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120、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

121、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122、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

123、关于推进我县充电桩建设的建议

124、关于推进老旧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建议

125、关于加强水利基础建设 提升保安保收能力的建议

126、关于建设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的建议

127、关于优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建议

128、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129、关于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打造平安汉寿的建议

130、关于加强社区居民消防安全教育的建议

131、关于深化主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的建议

132、关于加强对农村红白喜事“一条龙”从业者管理的建议

133、关于优化升级农村电商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134.关于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我县教育质量的建议

135、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培与厂育结合的建议

136、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消除大班额的建议

137、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138、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39、关于加强学校专业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建议

140、关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快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建议

141、关于加强中医药发展的建议

145、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食堂监管,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合理营养用餐的建议

146、关于加强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等临街露天经营整治的建议

147、关于抓好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技能培训,着力解决就业难与招工难的建议

148、关于加强行政村电网改造力度的建议

149、关于加强商品房燃气安装费监管的建议

150、关于加强小区管理的建议

151、关于加强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

152、关于完善优化县城区路网的建议

153、关于加强小街小巷改造的建议

154、关于加强乡村“断途路”建设的建议

156、关于加强农村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点改造整治的建议

157、关于加强农村危桥改造的建议

158、关于加强摩的、黑车整治的建议

159、关于加强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的建议

160、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建设的建议

161、关于加强城区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162、关于加强老龄人服务机构建设的建议

163、关于加强乡镇敬老院管理的建议

164、关于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提升精准扶贫实效的建议

165、关于加强残疾人权益保护的建议

166、关于加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持力度的建议

167、关于加强适龄妇女“两癌”检查的建议

168、关于加强孕产妇产前筛查的建议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169、关于进一步搞好一般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减量化的建议

170、关于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建议

171、关于加快建立完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长效机制的建议

172、关于加强河湖水系治理的建议

173、关于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的建议

174、关于积极开展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推动工业企业绿色低碳改造的建议

175、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建议

176、关于强化环保意识,打造汉寿碧水蓝天的建议

177、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178、关于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的建议

179、关于加强工业污染、噪音污染、养殖污染治理的建

180、关于加大生活垃圾与餐厨废弃物处置的建议

181、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182、关于加强“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的建议

183、关于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184、关于加强我县西洞庭湖、息风湖等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185、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186、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187、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188、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189、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

190、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推广节水技术。

191、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192、推广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化,减少城市污染和垃圾的产生,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

193、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以上提案选题仅供参考,提案内容不受上述选题限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