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史资料>详细内容

话说周文庙古寺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12 20:45:05 【字体:
  在名扬天下的常德诗墙上,刻有一幅沅水流域示意图,这幅图上只简单地标记出为数不多的几处地名,作为一个乡镇的“周文庙”却很荣幸地名列其中,这是为何呢?“周文庙”顾名思义是有‘庙’的。
    一、先从名字说开去
    在常德市汉寿县,有三个乡镇的名字都冠着个“庙“字,即周文庙、太子庙和东岳庙,而且引以为自豪。周文庙乡的名字由何而来呢?历史深处的周文庙原叫白马寺,历史悠久,佛教文化积淀深厚,香火旺盛,禅院深深,名闻遐迩。
    上世纪水运兴盛时期,上至桃源、河洑、常德,下至南嘴、沅江乃至湘江流域的靖港、长沙,对周文庙这个地名几乎无人不晓,原来掌故是被航船带去的,这也缘于周文庙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汉寿四大深水港口之一。开始人们不称“周文庙”,而称之为“周公庙”。也就是周文庙白马寺。周文庙乡就是因寺而得名。可惜的是在1952年土改复查时,破除封建迷信,砸庙毁神,这座古寺和大多数寺庙的遭遇一样变得面目全非,后来白马寺又在1954年那场铺天盖地几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之中,遭受灭顶之灾,雪上加霜。她原来座落在县城以东二十华里的周文庙集镇,即灰普障的东角。洪水将这里沦为了茫茫泽国,洪水退走后,因治理西洞庭湖,灰普障被废,庙址成为沅水洪道。此后,庙毁人散,仅存遗址和一座七级佛塔。到了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那场“破四旧立四新”颠倒乾坤的运动中,残存的佛塔也未能逃脱厄运,被造反派拆毁,石块被用作建设桥梁和涵闸去了。这么名气不小的一座寺庙竟然会被毁掉而且消匿得无影无踪,这是建寺庙者当初所始料不及的,这是寺庙的不幸,亦是民俗文化的不幸。这一切只能留在岁月的史册上和人们的记忆中了。
    二、她留在历史深处
    周文庙白马寺曾有过昔日的辉煌。据传,“周文庙”始建于商衰周兴时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西周初年,周武王的两个龙子——四太子、五太子为感恩周武王建了这座寺庙,以武王庙命名,武王不允,便改名为“文庙”,以纪念先王周文王。又传,明末清初,有一位秀才仰慕周文王和其子周公旦,捐钱修庙以祀之,从此便有了这座寺庙——周文庙。有一段时间称为周公庙,后来称来呼去,还是还原为“周文庙”了。民间还有一种传说,说是这座古寺庙又名“白马寺”,庙里的白马塑像位列仙班。盖因白马显圣,寺庙因白马而得名。明朝永乐年间,周文庙附近有一个湖泊名叫小龙湖,湖畔住着一家张姓员外。他膝下有一独子,一日突发疾病,有生命之忧,员外心急如焚,便到周文庙古寺里去烧香,求神灵保佑。他来到寺庙前,忽见一匹白马幻影作长嘶状,倏地化着一道清风而去。张员外顿悟,心想,这岂不是白马公公显圣,连忙燃烛焚香,顶礼膜拜,又请来工匠雕琢一尊白马公公金身像,鸣炮奏乐供奉在寺庙。不几日,张员外儿子的病竟然痊愈。白马公公显圣的神话广为流传。因此,周文庙古寺便改名为白马寺,前来烧香拜佛者更是络绎不绝。
    关于古寺庙的传说孰真孰假,因年代久远,已无籍可考。不过她历史悠久,庙貌巍然,香火尤盛,成为参禅念佛,修行修身,静心养性的禅院,倒是不争的事实,有诗为证,诗云:
 
古木千章合,清阴罩梵王。
老僧勤种树,深院静焚香。
鸟语参禅味,湖光上佛堂。
携樽聊小憩,浑忘日初长。

数年红尘里,幽栖此最清。
人烟穿佛殿,钟磬撼江声。
龛塑青牛在,云屯白马行。
木棉环寺种,秋日绽花明。
    这首诗题为《初夏周文庙题壁》,系清朝的张大栋所写,被载入同治年间纂修的《龙阳县志》而流传下来。诗中生动地描述了独特的寺庙园林景观和积淀深厚的佛教文化,成为周文庙古寺庙最好的写照。
诗中提到的青牛、白马指的是寺庙中有一尊雕塑的青牛、白马像。《龙阳县志》再版时在诗里是这样注释的:庙外有一小铁塔。庙中所塑青牛、白马像,在抗日战争期末尚存,来历失传。四围古木于1931年(民国二十年)被大水毁败。
    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还依稀记得当年古寺庙的盛况:
    周文庙古寺,占地数亩,白墙黛瓦,山门拱卫,大殿高耸,佛塔巍巍,钟磬悠悠,蔚为壮观,与近在咫尺的西竺山净昭寺遥遥相对,一起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
    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遍身装金的菩萨,文王、武王和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千手观音及十八罗汉前后排列,栩栩如生,所塑青牛、白马铜像,高大威猛,护卫着庙堂。殿内金碧辉煌,经卷、法器等设施一应俱全。外观雕龙画凤,重檐斗拱。寺院内古木参天,奇花异草,园林独具一格,清幽之极。暮鼓晨钟,香烟缭绕,肃穆柔和的清吟梵唱之声,不时从寺庙中飘出。香火鼎盛时期,有大小和尚与居士百余名,在此诵经、念佛,主持佛法,祈祷平安和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这里一年四季香客如云,善男信女们烧香拜佛,虔诚之极。每逢庙会,胜似节日,更是热闹非凡,人如潮涌,搭台唱戏,舞龙耍狮,买卖交易,消闲游玩,尽兴而归。这就是历史上曾经风光的周文庙白马寺。
    三、欣逢盛世再重建
    修复周文庙白马寺,一直成为当地老百姓和居士、信士们的梦想。特别是县域内的南禅寺、五宝寺等古寺庙相继恢复重建以来,这让他们的心情显得尤为迫切,呼声也越来越高,不少热心人士为古寺庙的修复而奔走呼号……
    周文庙古寺庙恢复重建工作终于迎来了春天。2014年旧历年底前,一座高达四层的佛塔建筑已高高地耸立在原周文庙饭店旧址附近,工程正在火热进行中。这便是正在易地重建的周文庙白马寺大雄宝殿。这是一座佛塔型的寺庙,投入达数百万元以上,占地3.8亩,计划于2015年完成主体工程。此塔建成后,巍峨壮观,将创江南佛塔之最,供奉万尊菩萨,圆周文庙古寺庙重建之梦。这里既是僧人弘法利生,居士、信众烧香烧香拜佛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西洞庭湖湿地旅游观光的一处佳景。
    周文庙古寺庙(白马寺)的恢复重建工程,在筹建小组的领导下进行,他们为弘扬佛法不遗余力,捐钱捐物,善举卓然。
    市、县民宗局、县佛教协会和乡、村两级政府对周文庙白马寺重建工作给予正面引导与支持。2006年12月市民宗局下达批文,批文同意恢复重建周文庙白马寺,作为佛教道场开放,希望全体居士都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按照党的宗教政策,开展正知正见的佛事活动。甲午年农历6月初8日,周文庙白马寺重建筹备小组在集镇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父老乡亲和居士、信士们纷纷解囊,当场就募集到重建资金近20万元,紧接着拉开了建设序幕。
    民间一位年过七旬的诗人杨老先生有感而发,赋诗一首,题为《颂周庙佛塔重建》,诗云:
古庙浮屠付逝川,只余传说忆从前。
重修胜迹辉神烛,同沐春风结善缘。
八百钟声扬贝叶,三千弱水渡蒲禅,
江流不尽洞庭月,佛法灵光佑蔚芊。
    这首诗不仅成为古寺庙修复的见证,而且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是的,重续古寺庙香火,为居士、信众增加福田,指日可待。弘扬佛法,造福社会将功德无量。
    但愿重建后的“周文庙”将是风景芊芊供游客以寻乐,佛光闪闪佑百姓以平安。

 

 

 

(作者:原县政协委员 周运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