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史资料>详细内容

黄土坡工程追怀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13 20:27:00 【字体:

羊年春节前,汉寿县政协解以刚主席对我说,县政协打算出一本治理大南湖的集子。黄土坡工程是治理南湖的第二期工程,我曾参加,不得不产生追怀。现作介绍,让汉寿人了解黄土坡工程的必要性,了解老一辈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二十多年以来,事过境迁,变化很大,记忆已渐渐消失,但有一句话却深深地扎在脑海里。那就是当时干部群众发自肺腑的感言:黄土坡工程是汉寿县困难时期的困难工程。难下的决心1974年治理大南湖,设计从谢家铺到关门洲修建一条50公里的撇洪河,撇出县南7条溪河的洪水。因为工程浩大,必须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修了45公里,连接了6条溪。河还有从谢家铺到黄土坡的5公里难工,列为第二期工程。本来是要相继动工的,却一拖就拖延了14年,到1988年才提起了这件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第一期工程耗资、耗力太多,且修建不够完善。所以,那些对治理前的多灾多难的大南湖并不了解的人,就产生了非议。治理了大南湖,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得利呢?一时议论得沸沸扬扬,连上级也来调查过。所以,就把第二期工程给拖延下来了。

1988年汉寿县遭受水灾,尤其是位于具有48平方公里集水面积的谢家铺溪河下流的滑泥湖,四周的水灾特别严重,淹没农田3万多亩,还有6多亩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滑泥湖的洪水为什么会这样大呢?因为治理南湖二期工程的5公里的撇洪河尚未开通,所以谢家铺溪河的水就直接灌入了滑泥湖。如果这段人工河开通了,谢家铺溪河的水就可流入撇洪河,和其他6条溪河的水,一同汇入外江,那么滑泥湖四周也就安然无恙了。

1988年10月30日,汉寿县委书记左连生主持召开常委扩大会,扩大到所有副处级干部,把黄土坡工程,列入了议题,但是议而未决。十天后,第二次召开常委扩大会,鉴于当时市纪委正查处汉寿干部营建私房的问题,干部压力大。加上全县部分乡镇遭受了水灾,群众生活困难,所以会上提出了黄土坡工程暂缓进行,但同样是议而未决。11月10日,第三次召开常委扩大会,传达了省水利部门的决定,将黄土坡工程作为全省的重点工程之一,并投资180万元,即器材153万元,现金27万元。于是,与会人员们又议论开了,认为汉寿县最大的灾害是水灾,黄土坡工程是受灾群众的近切要求,又有上级的支持。至于打整体战,也认为已经休养生息10多年汉寿农民有能力承受。至于查案的事,也认为只涉及个别人,绝大多数干部还得干事嘛。

眼看意见逐渐趋向一致,县委书记左连生毅然地离开主持席,走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石明贤座位前耳语了几句,石点了一下头。接着又走到我的座位前,小声地商量说:“世盈同志,刚才跟老石讲了,黄土坡工程请他当指挥,请你当政委,行不?”我点头轻声回答说:“要得,听从安排。”

不一会儿,由左书记总结拍板。他首先充分地阐述了黄土坡工程势在必行的理由,接着决定成立汉寿县黄土坡工程指挥部,由石明贤任指挥长,由我任政委。武装部部长贺冠军、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黎仲谋、副县长李运南任副指挥长。会议根据全县水利建设的任务和乡镇的承受能力,决定由沅水南岸的西竺山、沧港、新兴、聂家桥 、毛家滩、朱家铺、丰家铺、东岳庙、岩嘴、株木山、崔家桥、三和、军山铺和百禄桥等 14个乡镇承担。这14个乡镇必须集中6万劳力,动土240万方。为了抓住冬季的一段时间的晴天,要求15日开始上人员,从20日起大干,力争40天完成任务。难上的劳力治理南湖第一期工程处于人民公社大集体时期,生产队有粮有猪,社员召得拢来,也拉得出去。所以县委一声号令,就集中了10万劳动大军。而第二期的黄土坡工程却处于农村改革时期,集体没有家当了,连队屋也作了处理。赚钱的副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劳力分散到四面八方。承担任务的14个乡镇,只有6万余户,要抽调6万人。还有好些五保户、特困户无劳力可调,而且残疾人也上不了工地,所以劳动力的来源是个大问题。

如何做好劳动力的动员和组织工作呢?首先是大讲黄土坡工程是治理大南湖的继续,必须全县继续打整体战。其次是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乡镇为民兵团,村为民兵营,组为民兵排,实行军事化管理。再者就是核定上工地的人数。因为当时施工没有挖掘机,也没有拖土车,全靠两只手使用原始的铁锄和扁担。时间紧迫,如果没有人,泥土就搬不动。乡、村、组为动员和组织劳动力煞费了苦心,结果还是把劳力动员和组织起来了。聂家桥乡顶岗铺村村民邓燕臣,当瓦匠每天收入8元,一个月可收放入200多元。他本可以只花100元将挑土任务卖给别人。但见组里缺劳动力,无人可买,他只得就放弃了赚钱,和大家一道上工地挑土。

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县里决定每立方土补三角钱。但农民根本不相信这个前所未有的事。于是乡村干部就先行垫钱,动员群众。东岳庙乡团坪村党支书李国文把家里2300斤稻谷和4头肥猪先交给村里作开工费。村民们见支书带了头,该出力的就出力,该出钱的就出钱。

三和乡只4000多户,要求上5000人,动员人的难度很大。大茅坪村民刘某,家里开一座油榨,一不上工,二不出钱。怎么办呢?乡干部四次上门,苦口婆心,终于说服了他,让他既上工又出钱。

县城附近的西竺山八角组,大集体时,人均负债180元,相当于一头肥猪,是全县有名的富地穷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民劳动的积极性提高了。这次到黄土坡开河,他们上的劳力多,工效高,进度也快,还从县城里请来了亲戚帮忙。

八角组的事迹让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劳力虽然分散了,但是劳动的积极性提高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民已经开始富裕。俗话说得好,有钱好办事。村民在本地请不到人,可以到外地请人啊。开工后,我们在工地上清点人数时,果然发现请来了一些益阳、桃江和鼎城的朋友。个别组还把部分任务包给了外地人。

难管的施工6万人集中在5公里长的开河工地上,一公里一万人。劳动人员的密集程度旷古未有。声势浩大的第一期工程,45公里10万人,每公里2000多人。二期黄土坡工程劳动人员的密集度是一期工程的4倍。挥锄挑土的民工们,在十月小阳春和煦的阳光下,脱掉了罩衫,显露出鲜艳的红毛线衣、白衬衫,美极了。一眼望去,像满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这是工地的气势,也是

民工们的豪情。

石指挥长和我每天到全工地一个来回,步行20华里,了解情况,谋划施工管理方案。有一天,我们刚到东岳庙乡民兵团地段,忽听得人声一哄,数千民兵倏地两边分开,退出约20米的空间来,两方怒目相对,以锄头当刀枪,以撮箕当盾牌,如同电视剧中的古战场一样。气氛紧张,简直一触即发。此时,只见民兵团长吕友清立即跑到两军阵前,瞪着双眼对着自己的队伍厉声喝道:“挑土去,挑土去!”一边喝,一边双手往外甩,示意快点散开。东岳庙的队伍一散,对峙的一方也就瘪了气。”吕团长转身对我们说:“没事,没事。”

后来了解,原来是土间的争执。因此,县指挥部立即提出,“管好自己的人,挑完自己的土。宁可多挑一担,不给对方留下一分”。并且层层建立治安责任制。

场地狭窄,也造成了管理的困难。黄坡工程是个骑虎难下的工程。当时县委只想一鼓作气,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在短期内完成。所以在设计上尽量减少动土量,1:1.5的坡比,接近河底两米的处坡比只有1:1。从地面要下切17米,从河底把泥土挑上来很不容易。挑土的人肩上压着扁担,一个接一个地往上攀爬。后面的人可以碰上前面人的脚。如果前面有一个摔倒,就像汽车追尾一样,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跌倒一大片。所以,施工安全成了指挥部第一位的工作。

约下切到15米时,出现渍水和卵石层,加大了施工的难度。由于进度不一,县指挥部不能统一排水。各民兵团各自为战,安装抽水机。一台水泵提水不上来,就采取多级提水的办法。百禄桥民兵团动用了三台抽水机,因为及时排水,提高了工效。他们从11月19日开工,到12月25日就完了任务,只花了35天。

难割的尾巴黄土工程气势很大。民兵团、营以红旗作为标志,工地上几百面红旗招展。由县广播局副局长杨书文为组长的政宣组,设了广播站,高音喇叭覆盖工地,热闹非凡。同时还办了《工地快讯》,一天一期。由水利局陈德旺领导的工程组测量、施工,一切井井有条。为鼓舞士气,开工后,县委书记左连生、副书记袁贵友、县人大主任萧晋、县长萧友志以及县四大机关的干部也上工地挑土。指挥部领导和工作人员也同样参加劳动。无声的命令,激发了民兵们的劳动热情。工地上你追我赶,象征性的只有几百元奖金的竞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常德市市长程林义来工地视察,高度赞扬说:“汉寿黄土坡工程,是七十年少有,八十年代没有的工程。”

工程开始,势如破竹。只有10多天就下切10多米,显现了河道雏形。人们的脸上泛着红光,高兴得手舞足蹈。但是,后来因为下切越来越深,坡度越来越陡,土质越来越硬,卸土场越来越远,加上气温下降,不时还有细雨绵绵,施工困难逐渐加大。12月下旬,工程进入了扫尾的决战阶段,而民工们已精疲力竭。眼看工效降低,进度减慢。那新开出的河道中还留下了许多土台,土间,像一座座碉堡和铁门槛,让人望而生畏,心惊胆战。还能不能将土台、土间铲除?还能不能在40天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这是摆在指挥部面前的严峻问题。常言道,开弓没有回头箭。县指挥部紧急召开民兵团、营干部会,石指挥长果断地提出“决战到底不动摇,组织领导不放松,质量标准不降低,安全施工不麻痹”的要求。当时新兴乡民兵团留着的土台稍大一点。乡党委书记彭晋红便到工地督战,并对指挥部表示说:“我们决不拖工程的后腿,就是滚钉板,也要把这段河道滚通。”

一天上午,细雨蒙蒙。我和副县长、副指挥长李运南来到沧港镇民兵团河段。他们正煞尾,准备收场。我突然发现河道南坡,有一处凸显的土包,约20立方泥土。这是河坡坡度未达标准而留下的赘瘤,如果不产除,就要影响撇洪。年轻的李县长办事有魄力,见此处质量果真不合格,便穿着长筒胶鞋立即下到河底,坚决要求铲除土包,保证工程质量。沧港民兵团只得将放回去的劳动力再喊到工地来。此时河底已有渍水,从坡上削下去的泥土,一进水中就变成了泥浆。锄头收不拢来,撮箕也挑不上去。怎么办呢?他们首先用潜水泵抽水,接着在楠竹上绑上稻草,慢慢将泥浆聚集在一起,然后就用70多担铁桶、塑料桶,一担担地挑。坡陡路滑的地方,不能肩挑,就将泥浆装进纤维袋,一袋一袋地搬运,像接力赛一样,结果全部运上了大堤。

1989年元月3日,除建筑物外,土方工程胜利结束。河底宽度、深度,培堤、栽草、筑路和卸土场都达到了设计标准和要求。朱家铺乡民兵团完成任务时,党委书记施隆庭还带着民工把他们开挖河段的大堤用竹扫把扫了一遍。

县长萧友志看了新开的撇洪河,兴奋而又幽默地说:“真想不到,在邓伯伯的领导下,达到了毛主席的质量标准!”

黄土坡工程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是6万干部民工团结一心、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成果,是汉寿县水利建设的又一个奇迹。所以,当时汉寿县委曾号召全县人民学习黄土坡精神,把汉寿县建设得更加美好。(作者时任汉寿县委宣传部部长,黄土坡工程指挥部政委)

(作者:周世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