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史资料>详细内容

何仙姑与永丰蔗糖

来源: 作者:黄传东 发布时间:2019-01-03 10:32:03 【字体:

相传明洪武28年2月19日,洞庭湖西的上空一派祥云,这一天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生日。北国的各路神仙打道从空中经过,有驾仙鹤的、有骑犀牛、象、马的,有骑熊、狮、虎、豹的,有的坐轿,有的腾云驾雾。天空中不断呈现出红、绿、黄、蓝、紫五色云彩。

此时,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和众仙踏云赶往南海,何仙姑忽然大喊:大伙停停!铁拐李大声说:小丫头又是什么事?何仙姑说:你们嗅一嗅,这儿香味为什么这么浓?吕洞宾没好气地说:只有你这馋嘴的仙姑嗅的出来!八仙一边嚷嚷一边降下云头,一看,原来到了永丰地界,很多百姓在榨甘蔗熬糖。

大伙惊奇发现这儿的百姓熬糖、捕鱼,放牧种植,女歌男和一派乐业景象。相比其它地方大不相同!曹国舅兴奋地说:这儿是龙阳县境,几年前出了一个叫青文胜的典史,不顾个人安危,为民请命,在南京系疏于发,自缢登闻鼓下,皇帝感悯于他为民献身,诏谕减免龙阳赋税三分之二永为定额。

下面这个垸,原来是一个水渚荡平潮起来的,方圆不到一千亩,才开发不久,移来的几十户人家以种植甘蔗、稻谷为主,捕鱼为辅,生活富庶,怡然自乐。何仙姑看得入了神,还想多了解些当地民情,无奈要赶赴观世音菩萨的生日宴,只得念念不舍地和众仙一起腾云驾雾望南海赶去。

筵席一散,各路神仙打道回府,七仙在海边与仙姑约好,傍晚在南岳半山亭相见,然后各自驾云而去!

何仙姑到了永丰,摇身一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她走到一户姓盛的人家,在禾场上看起榨甘蔗来,只见两根大圆木竖在场中间,上下木齿相互咬动,中间微粗的腰杆由牛拉着磨盘转动,人们往里送着甘蔗,榨出的蔗汁不停流到一只大桶,一个小姑娘看她嘴馋的样子,给她端了一碗蔗汁,她喝了一口,只觉得一股别样的甘甜由口入喉,一直消融在肚里,全身感到凉爽舒畅。何仙姑又走到熬房里,主动替一个老奶奶烧火,老婆婆就和她聊起了家常,问她姓什么,家住在哪儿,到这里干什么?

何仙姑回答说自己姓何,是对门毛汉障的,到这里来买糖。聊完称了两斤糖,和盛家告别。小姑娘对她说:可惜你今天买蔗糖是去年剩下来的,甜味略淡些。若是下半年再来,就能吃到新出的蔗糖。

何仙姑急驾云头,直奔南岳半山亭,连忙把糖拿出来分给大家,众仙边吃边说这糖虽是去年存货,但也落口消融,比起其它地方熬的味儿纯多了。

转眼春去秋来,仙姑和众仙一伙正在北岳恒山巡游,想起永丰该出新蔗糖了。便和大家分手,独自赶往龙阳永丰。她找到盛家榨房,发现禾场上人们正忙着榨糖。上次见过的女孩坐在蔗堆上吃甘蔗,她连忙跑过去,小姑娘选了一根好甘蔗递给她,刚吃几口,就发现比起上半年来味道更加香甜。盛家人见她是上次买糖的小姑娘,很是喜欢,和她拉起了家常。何仙姑说,这儿种甘蔗土地适宜,只是榨糖技术还要改进,蔗汁要用布过滤除杂,澄清,有病虫害的甘蔗不要进榨,熬糖时要用香计时,火候大小要一致,熬糖色泽以金黄为佳。还说了糖不能用缸装,时间久了会酸,木桶也不行,久了有木味,要用竹篓装,内胎用麻布,在围上晾干的塌水荷叶,才会永保清香。

紧接着仙姑拿出小袋,掏出几张荷叶和包皮纸,要老板称一斤糖倒在荷叶上,仙姑很巧妙的封好内处两层,四角分明的座式封包,然后从身上掏出与包大小的红色封纸,纸上印有漂亮的喜庆图案和行记。最后用席草贴成一个十字叉。在场的人都看呆了,都拍手说:小姑娘真聪明。何仙姑走后,盛老板把全家人召在一起,说小姑娘年纪虽小,却有如此见识,必是奇人。以后榨糖,就按这小姑娘所说方法去做。

第二年,荷仙姑再来永丰,被眼前一幕惊呆了。好好的蔗田成了一片汪洋,高坡上坐满了人群,屋脊上爬满了鸡狗,湖面上漂着人畜、动物的尸体,一片惨景目不忍睹。仙姑走进人群好不容易才找到盛老板,盛老板说,今年甘蔗长势喜人,本以为有个好年成,眼看就要开榨,没想到下了半月秋雨,沅水大涨,垸子没保住,还湮死了人,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仙姑说:大家不要难过,我爷爷有定水法,能让垸子始终浮在水上。只要大伙种好甘蔗熬好糖,子子孙孙都不愁穿,日子一定过得红红火火。

说着何仙姑走到没人的地方,对天拍了三巴掌。铁拐李一听,知道仙姑一定有事相求,急忙驾云赶来。仙姑恳请铁拐李施展法术,解除水患。铁拐李见何仙姑真心相求,又可怜洪灾中的百姓,就诚心作起法来。他身上掏出一个小铜盒,放在一个高坡上,口中念念有词,然后飞舞铁杖再往下一顿,大伙眼睁睁看到铜盒进土了。仙姑说:我爷爷神通广大,一定能保佑你们的日子红红火火,称心如意!

此后,永丰果真再没有断障。年年甘蔗丰收,糖也熬得一年比一年出色。上至沅陵、常德,下至长沙、汉口的糖行老板都抢先来订货,永丰蔗农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如意生活。盛氏糖坊已发展到四榨,生意兴隆。一天,盛老板对乡亲们说:小姑娘对永丰人恩重如山,我们要为她塑像建庵。她让我们的日子一切如意,这个庵就叫“如意庵”。建庵的钱我出大半,其余由全村蔗农按亩平捐。听了盛老板的提议,大家一直赞成。

通过两年多时间的筹建,“如意庵”于明永乐18年9月18日落成。、殿宇绿瓦红墙、巍峨壮观,庵内古香古色、结构精美、塑像金碧辉煌、栩栩如生。

天上人间星移斗转,永丰大垸于清康熙48年修成(又称铜盒障)永丰甘蔗延植到陈家湾一带,产的糖由过境排客往返贩运,上至云南贵州,下至九江上海,沿沅水长江口岸尽有永丰蔗糖。

此后永丰熬糖技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相传盛氏糖记十二代传人盛汉昌之父在光绪8年熬出的糖,参加武汉食品展荣获银制匾,上书“蔗糖极品”。由龙阳知县余良栋亲自送匾到如意庵。

后来“如意庵”香火旺盛,蔗糖极品的匾也成了永丰人的骄傲。(作者:黄传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