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史资料>详细内容

诗僧齐已在汉寿轶事

来源: 作者:张应荣 发布时间:2019-01-03 10:41:23 【字体:

晚唐诗人释齐已,公元861-937年人,俗姓胡名得生,古潭洲益阳人。家境贫寒,七岁时,在大沩山同庆寺放牛,后随禅宗一派高僧学习诵经与诗文,得到当时著名诗僧贯休、虚中、尚颜等人培养,并与当时文人罗隐、郑谷、陸龟蒙交往,从此诗名大播,震撼文坛。其游踪遍及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河南、陕西等地,他留存到现在的诗共计800余首,从益阳白鹿寺到汉寿军山铺沧港一带都流传着他的故事。

一、寄意桔州,咏物舒怀

有一次,他来到沧港乡新兴一带,登上大泛洲、小泛洲,见橘柚遍地,绿绕人家,一抹夕阳,吐着淡淡斜晖,缀满桔树枝头,深秋时节经霜裹露蒸的桔子,都熟透了,放眼远望,西风吹动沅水,在大小泛州的岸边,激起了层层浪花,秋风再过桔林,摇曳出满州清香,一派桔州晚霁景象。沿着回回道人题诗的古柏下面的小路,他进入台公庙。庙内方丈告诉他,这庙是李姓人家为纪念其先祖三国时吴国丹阳太守李衡所建的,李衡为官一生清廉,没有留下更多的钱财,只在桔州种了千树木奴(橘树),教子孙们艺桔致富,以资生活。李衡死后,其妻对子女说:“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桔,当封君家”;“人患无德,不患不富”(即:你父亲在世时常常用司马迁的话说:当年屈原咏桔抒怀,用桔颂赞美自己高尚的品德,那今天这种品德,正好印证在我们家中了;人最怕的是没有德性,不必害怕没有捞到更多非分的钱财。)齐已一边听着一边看着李衡塑像,那久远的思绪泛上心头,是呀,“德行”对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同时他又想起三国时代,吴国还有一位著名的人物叫陸蹟,6岁时,他随人去见三国时藩镇袁术,袁术送了三个桔子给他吃,可他没有吃,却带回家送给了母亲。后来袁术知道了,深感惊,说这孩子长大了,一定不同凡响,后来,陸蹟果然是有用之才,成了吴国的栋梁。

齐已感受到无论是屈原咏桔,李衡种桔,陸蹟遗桔,这种桔州文化,都与中华古代文明一脉相承,是炎黄文化精神写照。传说古有洪崖先生,是黄帝伶臣,他在西山炼丹时,教人怡情修身养性,培育高尚的品德,从此世代传播,今天来到桔州,倘使把这里的桔子贮藏起来,遗送宾客,不会是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吧,这种精神有如榴花,红彤一片,照彻人们心田,于是他立即写下了《桔州寄情》诗一首:

“洞庭栽种似潇湘,绿绕人家带夕阳。

霜裹露蒸千树熟,浪圈风撼一州香。

洪崖遗后名何远,陸蹟怀来事更长。

藏贮待供宾客好,石榴宜称映丹光。”

二、隐洞庭西,广交挚友

齐已一生适逢唐朝末世,又经历了晚唐和五代十国两个时期,战乱频仍,先是河南濮阳王仙芝(874年)起兵,后来是山东冤句(山东曹县),黄巢攻入长安(880年),以及后来的梁晋战争,形成了封建统治者轮番践踏人民的大劫难。他为了躲避战争,流遇在汉寿西湖汊及重湖赤砂湖青草湖一带,在这段时间内,他写有《湖西逸人》的诗,祈求朋友平安。

“老隐洞庭西,渔樵共一溪。琴前孤鹤影,石上远僧题。

桔柚园林熟,兼葭经路迷。君能许邻并,春药斩春畦。”

这段时间里他还写有酬王秀才诗,表达了他对战争频仍时乱年荒的忧虑和对王秀才缀学的同情。齐已叹息战争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可惜因离乱你被逼远游,不能读书了,现在不是汉代,你无法找到当年荆州刘表一类人物来保护你了,在寒灯闪烁的夜晚,会触动你的乡怀,真是有家难回啊。如今,人们相见时,开口闭口,总是谈起战争相互残杀的惨景,谁还会想起作诗这一类文采风流的事呢?

在逸隐洞庭湖期间,齐已还结识了陈秀才,写下了《酬洞庭陈秀才》的诗,诗中,称他写诗算是千锤百炼,诗如其人把家乡的美景,青草湖辽阔,黄陵庙的幽情,都收集一起,精心构思,让诗作得到了好友们的赞许。

三、一字为师,终生不忘

齐已的好友很多,但他最敬仰的要算郑谷了。郑谷为袁州宜春人(今江西宜春),唐昭宗时,曾任右拾遗、补阙,举小谏之事。公元896年,齐已曾作《早梅》诗,前去宜春向郑谷求教,诗中有句“昨夜数枝梅”,郑谷看了,便说:“数枝并非早,不若一枝为好,如何?”齐已虚心接受,不但改了诗,还拜郑谷为师。

有一次,齐已作了《修药院》一诗“自封修药院,别下着僧床。”又向郑谷请教,郑谷看了便说,好是好,只是一字未妥,不如将“别下”改为“别扫”好。齐已由此十分敬重郑谷的诗才。从此,在诗坛上,人们常常传说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成了千秋佳话。

直到郑谷死后,齐已一连写了三首诗,郑谷进行哀悼,《哭郑谷郎中》、《伤郑谷郎中》、《离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的诗》,最后一首是他在躲避于西洞庭湖时所写。在《哭郑谷郎中》的诗中,他写道:

朝衣闲典尽,酒病觉难医。

大世无遗恨,传家有大诗。

新坟青峰叠,寒食自方变。

长忆招吟夜,前年风雪时。

意思是,你穷愁潦倒,把上朝的官服都典当完了,却还嗜酒如故,你逝世后应该是没有遗恨,因为你的诗歌传给了家人,在高高的青嶂上,寒食节时,白云垂落,会令人怀念不已,我永远还记得一件事,前年风雪交加的那个夜晚,你招我去吟诗的情景。

四、吟《古剑歌》,歌以咏志

公元904年,唐末的藩镇朱会忠,平定了劫持皇帝唐昭宗去风翔的李茂真,后又杀了宰相崔胤,提出了把京都由长安迁到洛阳的主张,为最后夺取唐朝王位作准备。从长安到洛阳的路上,挤满了被迫迁徒的人群,十分悲惨,天下百姓,无不憎恨,这时齐已写了《古剑歌》。

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

今人不要强研磨,莲锷星文未曾没。

一弹一抚闻铮铮,老龙影夺秋灯明。

何时得遇英雄主,用尔平治天下去。

他指出,这宝剑是古人手中所铸的神物,经过锤炼,多次淬火,才拿出来使用,现在的人用不着去磨它,因为它锋利如前,连原来的莲花纹锋刀和刻上去的星纹还都是原样,试把它弹一弹,摸一摸,就能听到铮铮之声,这把剑的光芒比灯还明亮,锋利的宝剑呀,你何时才能遇上一位英雄的主人,拿着你去治国平天下?

同时,他还写了《剑客》一诗: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仇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醉动离魂。

酒还没有喝完,便拔剑起舞,悲歌一曲,便出了门行动起来,西北风吹起了满天雪,他还在风雪中奔波,不畏艰险,为报国恩勇于赴难,想当年,那荆轲渡过易水时的唱曲,也只是婆婆妈妈,太没有男子汉的勇气了。

他歌颂时代精英,敢担当敢作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治国平天下,敢于奉献的精神。因此齐已不独是一位高尚的敢于同时代污泥浊水决裂的隐逸诗人,而且也是一位关心民瘼的爱国诗人。(作者:张应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