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史资料>详细内容

罗瑞卿视察汉寿农村

来源: 作者:朱能毅 发布时间:2019-01-03 10:49:57 【字体: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有罗瑞卿、谭震林、陈慕华、宋平、宋健、李鹏、姜春云、朱镕基、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洞庭湖滨的汉寿县视察工作。其中,巡视时间最长、留给当地人民印象最深的是罗瑞卿。

那是1959年6月12日的事。当天早晨,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的罗瑞卿及随行人员,在湖南省委书记于明涛、常德地委第一书记尹子明、书记苑洪武等人陪同下,乘坐“常德水利1号”汽轮,从常德码头起航东行,上午10点时,抵达沅水之畔的汉寿县洲口公社镇龙大队。上岸后,罗副总理一行首先视察了该县兴建最早、装机容量375千瓦的龙打越电力排灌站,随后对镇龙大队进行了重点视察。

此前,当地干部已经准备好系统的汇报程序和书面材料。但罗副总理将汇报材料用手一推,坚持要下生产队去作调查;而且也不依照安排好的巡视路线走,只随便选择了一条小路。他边走边看,遇见什么都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前,他停下脚步,问身边的一名县社干部:“你们公社象这样的茅草房有多少?为什么社员还住着这样的房子?”另一名干部上前回答:“(19)54年发生大水灾,不少房屋被冲毁,有些困难户还来不及修复,只好搭建了这样的临时住处。”罗瑞卿听完,脸色一下子沉重起来:“这像临时的吗?”几名干部再也说不出什么了。

来到一片“亩产万斤丰产试验田”时,罗副总理又停步了,指着田头立着的牌子,严肃地对负责试验田的干部说:“你们这是吹牛吧?”弄得那两名干部一下子语塞了。接着,走近另一块竖有“亩产2000斤丰产试验田”牌子的田边,罗瑞卿看见田里的稻一边高一边矮,长势很不好,便问:“你们讲实话,这样的水稻每亩究竟能产多少谷?”

原来,当时浮夸风盛行,镇龙大队为了迎接上级领导,临时为洲口公社几位负责人竖立了这块牌子,公社党委书记万桂远不好意思地回答:“大概亩产700来斤。”罗瑞卿将信将疑,转身又问汉寿县委第一书记郭连贵:“老郭,你看每亩能得多少?”郭连贵答道:“顶多500斤。”罗瑞卿这才点了点头。

走到一个生产队的养猪场,罗副总理仔细察看了全部猪圈,发现这座号称千头猪场里的猪并不多,便问到底养了多少。接待人员随口答道:“203头。”他听后直摇头。实际上,这座猪场只有160头。

在乡间小路步行视察近2个小时中,罗副总理察看了水稻、棉花生产,走访了社员家庭、生产队食堂、渔场,询问了大队经营管理和社员生活情况。最后回到大队办公室。他看到墙上张贴的图表里,画着“飞机”、“火车头”、“乌龟”、“猪尾巴”之类图案,便问是什么意思。大队负责人回答:“是生产竞赛活动的奖惩标志,先进单位坐‘飞机’、乘‘火车’;落后单位背‘乌龟’、摸‘猪尾巴’。”罗副总理听完,笑了笑,说:“不要搞这种形式。”离开镇龙大队前,公社和大队干部要求他作指示,他笑着说:“指示没有,给大家一个任务——坚决完成今年的生产计划!”回答他的,是一阵笑声与掌声。

午后,罗副总理一行到达汉寿县委机关,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情况汇报,下午5点乘车离开汉寿前往长沙。这位战功卓著的共和国元戎在汉寿视察的7个小时里,心系群众疾苦的品格、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至今仍为汉寿人民怀念。(作者:朱能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