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委员风采>详细内容

栽下“脱贫树”,培育“致富果”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03 10:10:49 【字体:

沿着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驶进村内湘枳壳种植基地,一片片整齐排列、勃勃生长的枳壳林映入眼帘,村民们正在林地里忙着除草施肥。

“这样的日子放在从前可真不敢想象。自熊总的企业入驻后,村里变化很大,道路变宽敞了,排水灌溉改善了,村里的危房变成了楼房,村民们还能在家门口做工养家。”提到扶贫带来的改变,县岩汪湖镇洲头塞村村支书肖广太十分感慨。

肖书记口中的熊总就是县政协委员、湖南地本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当之。现年53岁的熊当之是汉寿县岩汪湖镇洲头塞村人,他多年拼搏在外,但始终心系家乡,于2013年回到家乡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用爱与责任书写了一段产业扶贫佳话。

情系家乡建产业

熊当之出生于洲头塞村一户普通农家,大学毕业后进入国企工作16年,曾出任国企高管;后与伙伴共同创业,经过17年的艰辛闯荡、勤劳打拼,已在行业内有所建树。虽拼搏在外,他始终关注家乡发展,村里有什么需要,他总是尽力给予帮助;村民有什么困难,村干部也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他。

洲头塞村是省级贫困村,长期以来,村民们只能靠人均1亩多承包地或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家乡的落后和城市的繁华,在熊当之心里形成了鲜明对比。2012年起,熊当之开始从事中药材“湘枳壳”的良种选育和规模种植工作,他发现湘枳壳市场广阔、前景向好,且村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均适宜种植,于是2013年毅然回乡投资湘枳壳种植项目,2015年创立了湖南地本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几年来先后流转土地千余亩,建成了湘枳壳GAP种植基地。他决心利用家乡的资源条件和个人的管理经验,努力改变家乡贫穷面貌。

同时,他深知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脱贫致富的关键。其企业始终坚持优选品种、绿色种植、质量之上、诚信经营,前期收获的枳壳和枳实药材送药检所检测,其药用和营养成分含量均较大程度高于《中国药典2015》标准;成熟枳壳经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重金属和农残指标均优于国家外贸出口标准。熊当之重质守信办企业,用口碑种下了脱贫的种子。

多措并举济穷困

前期建设打牢基础。项目土地流转前,洲头塞村交通并不方便,土地也较为贫瘠,仅在低洼处有少量水田,荒地坡地得不到有效利用,更谈不上整体规划,农户分散耕种,收益很低,导致贫困户长期无法脱贫。结合村里现状,熊当之从改善基础设施着手,投入近50万元,在园区内进行村道路基改造与延伸,长度达5公里;并大力建设排水灌溉设施,彻底解决了农地浇水灌溉问题。

土地流转一次脱贫。目前,湖南地本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已在洲头塞村流转农地过千亩(含边坡地、水塘)。据统计,项目流转农地范围内共有农户43户,人口157人;其中贫困户10户,贫困人口42人,此前人均不到2亩地的年收入仅约2000元。湘枳壳项目实施后,基地与农户签订了30年土地流转合同,按平均500元/亩的价格一次性给付土地流转金,大部分农户一次性获得了10万元以上的土地流转收益。从2013年至今,熊当之企业累计支付给当地村组农户土地流转金、房屋青苗补偿金、土地整理费和劳动工资等1200余万元。

就业增收长期保障。土地流转期间,熊当之鼓励村民参加基地生产劳作,支持贫困户优先就业,公司按劳计酬。种植基地以农户为单位实行分片承包管理,制定了每亩管理工资的基本标准,细化了绩效考核的奖罚条款;农户采摘果实及加工工资则另算。基地常年务工人员20人以上,每年支付工资约50万元,同样的承包地,农户则实现了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到2万多元的十倍增长。由于流转时间较长,村民们获得了长期稳定并远超从前耕种的收入,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劳动脱贫。

扶弱助学传递爱心。熊当之始终把扶贫济困、回报社会当作企业家的责任,今年,他出资近22万元,为种植基地范围内的全部农户(共43户157人),缴纳了每人1400元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其中10户贫困家庭的42人都享受到了养老补助。特别是任汉寿县政协委员以来,熊当之更积极响应省市县政协的“三个一”扶贫工作要求,基地聘请的20多个常年务工人员中有13个是贫困劳动力,需要临时用工时也首先考虑安排贫困劳动力。他帮助贫困家庭增收,让村内彭善喜、何月强、曾利强、肖广进四户贫困家庭的学子完成了学业。他为贫困家庭送去了温暖,为莘莘学子带来了希望。

全面脱贫显成效

在熊当之的带领和努力下,枳壳种植项目有序扩大和发展,村里的变化很大,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种植基地范围内的10户贫困户已有8户实现一次脱贫,剩余2户也均可在今年实现全面脱贫。

村民曾立强,一家5口人,上有老父母,夫妻育一子,因父亲脑溢血,家庭负担沉重。他通过枳壳种植项目一次性获得了15万土地流转金,每年还能在基地获得务工收入2万多元,由此,家里危房变成了楼房,家庭实现了脱贫。

村民王道兵,是从外地迁来的移民户,一家4口人,由于没有直接经济来源且子女就学负担沉重,家中常年一贫如洗。近年来,通过在种植基地务工,王道兵子女学业问题得到了解决,一家的住房、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成功脱贫。

村里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枳壳树真真正正成为了村民们的脱贫树。

立足长远谋发展

“我们的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接下来将加大投入并在林下种植其他药材,等到千亩药材基地丰产后,预计年产优质湘枳壳原药材500吨以上、其他药材100吨以上,初加工后年产值可达3000万以上,村里的致富成果会更加可观。”谈起种植基地的发展,熊当之非常自信。

熊当之认为,助力扶贫、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变输血为造血,做强企业,帮助更多人劳动致富。他计划接下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进行产品的精深加工,将基地发展成年产值过亿的优质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他还介绍,基地位于西洞庭湖边缘,毗邻天然湿地,碧波千顷,芳草萋萋,风光秀美。公司下一步将以千亩药材种植基地为平台,依托湿地资源和政策优势,在政府支持下,加大配套建设,推进美丽乡村、生态农业、健康养生、全域旅游、湿地保护、特色小镇、中药现代化、中药文化传承和农耕文化发掘等各项产业的建设,让这片土地多元化、长远化、生态化发展。

“我的家乡情结很重,多年打拼后确实想回乡干一些事。公司有这样的平台,经考察就选择了这样的项目。如今,当了政协委员,我更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熊当之的想法很质朴,话语很实在。出则兼济天下,归乃反哺桑梓,这位企业家委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家乡、对社会的承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