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协简讯>详细内容

市政协汉寿活动组部分市委员到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7-08-23 17:35:25 【字体:

  22日,市政协汉寿活动组部分市政协委员到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

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主持座谈会,保护区管理局书记钟丽琴,市政协委员邓丕德、王运先、杨冬英及保护区管理局相关人员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市县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汉寿县小组组长、县城管执法局局长邓丕德介绍,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市政协“我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献一策”活动的号召,围绕发展我市生态旅游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来保护区开展调研。

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基本情况: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1998年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建、2014年1月获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汉寿县境内。是(长)江(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调节器,具有强大的自然调蓄洪水功能,是构建洞庭湖湿地乃至长江中下游湿地安全体系的重要战略要地。区内拥有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等多种湿地生态类型。区内植物、动物及景观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在亚热带内陆湿地类型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保护和科研价值极高。保护区总面积3004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9061公顷,缓冲区面积6155公顷,实验区面积14818公顷。保护区现已记录到维管束植物87科259属414种,底栖动物4目9科65种,鱼类9目20科112种,两栖类1目5科13种,爬行类3目8科20种,哺乳类7目14科26种。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是极具科研、保护价值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鸟类保护区,区内鸟类种类多,数量大,共记录到鸟类205种,分属15目50科。占全国鸟类物种总数1329种的15.2%,占湖南省鸟类物种总数438种的46.1%。

最后,梅碧球同志介绍了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点:一是西洞庭湖是洞庭湖的西部咽喉,吞吐长江松滋、太平二口洪流,承接沅、澧二水,是长江中下游洪流的首个"承接器"和防旱"前哨站";二是"涨水为湖、落水为洲"是其主要特征。三是岸线最长,有200多公里,涉及11个乡镇67个村。四是西洞庭湖都在汉寿县境内,保护区没有边界纠纷。五是区域内没有常住人口。六是可发展产业的区域的权属为国有性质。梅碧球同志介绍了西洞庭湖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一是有非常响亮的牌子,2002年1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14年1月获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是有非常突出的保护成效。建立了全国第一所自然保护区综合性派出所,全国相对行政处罚权执行效果最好,建立了政府统管、部门配合、乡镇支持、局社共建、协会引导、社会参与的“六位一体”管理体系。2016年617中央电视台13套《新闻直播间》栏目《绿色中国 览夏篇》,全面介绍了西洞庭湖的保护成绩与现状。此外,梅碧球同志还围绕发展西洞庭湖生态旅游提出了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