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苑>详细内容

汉寿溯源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05 20:13:18 【字体:

在浩渺洞庭西畔,悠悠沅水东端,有一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老文明的热土——汉寿。

汉寿县古称龙阳县,历史悠久。近些年来,在聂家桥乡牛背山发现旧石器遗址,又在酉港紫金山发现新石器遗址,证明早在公元前七千多年,我们的祖先就在境内繁衍生息,创造着灿烂的远古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为荆楚之地,秦代属黔中郡,西汉属索县。东汉阳嘉三年(公元134年)改索县为汉寿县,县治在今鼎城断港头。三国孙吴赤乌十一年(公元248年)改为吴寿县,析东南境新置龙阳县,治所在今县城。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县名未改。宋大观中(公元1107——1110年)改名辰阳县。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复名龙阳。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升县为军,治所西迁黄诚寨(今聂家桥黄诚港)。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降为县,治所迁回原处。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59年)升为州,辖沅江县。明代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复改为县,仍名龙阳,沿用至清。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为汉寿县。

说起汉寿县名,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数次易名更迭,无不打上了历史变迁的烙印,承载着时代发展的风云。

县名犹如人名。名称虽只是人、地、物的符号代称,但取名皆出有因。洞观汉寿县名的易动,笔者分析古人命名无外乎三种考虑:一为理想说,二为现实说,三为神话说。

先谈谈理想说。汉寿西汉时属索县,到东汉时改名为汉寿县。用得好好的索县县名为何要更改呢?据考证,这其中就有理想主义成份引导所致。《后汉书·郡国志》载:“汉寿故索,阳嘉三年更名。”阳嘉为汉顺帝年号。“汉”指汉王朝,“寿”为长久之意。顺帝在位时,外戚梁氏专权,汉室渐衰。为振兴汉朝,当权者们苦无良策之下,改动州、府、县名,取其吉祥之称,以寄托复兴理念,故改索县为汉寿县,寓“汉祚长绵”之意,包含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再谈谈现实说。理想注重信念,崇尚追求,而现实则注重实际,结合实际情况命名,从古到今,民间用得最多,而为县取名,权贵显要们大多也沿袭此法。汉寿为湘北重地,控扼水陆要冲,史称“西楚唇齿,云贵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吴蜀争夺其地,两军在此打得不亦乐乎,吴将潘承明入境驻军。南宋杨幺以此为根据地,率洞庭湖区农民起义。元末陈友谅分兵扼守汉寿。红巾军饮马护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部过境。李自成鏖战城郊。清末太平军丞相曾天养挥师赴常,在此安营扎寨。历朝历代,此地常常是兵戎相见,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烽火不断)。宋大观中,当权者针对汉寿的此种状况,将县名改为辰阳县,龙属辰,是吉祥物,用以祝愿县内物阜民丰,和平康乐。

从现实角度取名的其它方面来看,汉寿系古老文明之地,素有洞庭泽国、鱼米之乡美誉,为世人所钟情和认同。加上汉寿文风颇盛、诗风颇浓,可谓人才辈出、人文荟萃。以上几点有《续修龙阳县志》为证:“龙阳一邑,左控长江,右跨金牛,纵横二百余里,其地三山六水,土宜稻麦,泽足鱼蒲,民俗尚耕稼,喜诗书,昔人称为富庶文献国”。

后谈谈神话说。关于“龙阳”县名命名的说法,带有神话色彩的因素较多。旧志《符瑞志》中记载:“吴赤乌十一年(248年),黄龙二现汉寿界,吴大帝(孙权)瑞之,以龙现其阳,故名。”从史料所载分析:有龙在阳月(古称阴历十月为阳月)出现在汉寿,而沅水宛如长龙,汉寿又在沅水南岸,按古时北为阴、南为阳的惯例,起名为龙阳当属神话传说影响所致,这并非妄加揣摸推测和牵强附会。观《吴志》龙现屡书,《续汉书·郡国志》列县,始有龙阳之名,由此可以推断:龙阳县名应当是定在东汉、蜀汉之间。自三国到清末,都叫龙阳,大概以其神话传说,取其祥瑞之名而造福于民礻旨 之意吧。龙阳一名从此相沿了一千多年,带有神话色彩的命名由此可见一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