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出丹心报党恩
我是新兴乡军刘村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一九五一年冬于省立津市高农毕业,一九五二年三月参加教育工作,中共党员,一九九一年九月退休。
现在,我已年逾八旬。回忆起来,在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上,我爱岗敬业,赤胆忠心,立身处世,不忘党恩,也做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工作。
一、不忘桑梓
小驻家乡倍觉新,惠民政策到农村。
扶贫开发山河变,遍地欢歌遍地春。
军刘村,是我出生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与我的生命相系,这里的父老乡亲,与我的血脉相通。因此,我岁客居他乡,每年,都要回来看看,尤其退休后,村上办什么事,要我支持,总是不遗余力。
1、一九九九年秋,我回家省亲,村支部书记刘再喜同志对我说:现在,村上的学校很破烂,下雨天,教室上不得课。他要我给点钱维修一下,没多久,我就给村上送来了一万元。
2、二〇〇一年夏,村上候德怀等同志,到蒋家嘴找我,他们说:现在村上的一些年轻人,想打一条龙船,又没有钱,找我搞点钱。我想:划龙船,即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纪念屈原的活动,我就答应了,给了他们一万五千元。
3、二〇〇二年春,村上候希材等人对我说:村上的电排坏了,坪上200多亩,没有水灌溉,插不下去,想打两口井,要二万多元,当时,我就满口答应了。
4、二〇〇六年清明节,我们回乡扫墓,村上黄腊九书记等人找我说:村上的学校成了危房,如果在教室上课,房子突然倒下来,就会打死人。当时,全家商量,决定娟子四十万元,给村上修一所希望小学。
5、村上没有一个办公的场所,二〇〇九年秋,我捐资七十余万元,给村上修了一幢二层楼的村级活动中心。
6、二〇〇七年秋,村上修公路,上面下拨的钱少了,我前后捐了十余万元。
7、近几年来,村上办小学,办幼儿园,要添置一些东西,要硬化操场,我先后花了十五万余元。
二、回报社会
只身默默倚栏杆,万里神州百卉妍。
多谢春风兼化雨,和谐社会乐尧天。
有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当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就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认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回报社会。
1、一九九一年九月,我于汉寿三中退休时,给学校捐赠了一千册图书,捐献二千余元,成立汉寿三中候文汉奖学基金会。之后,每年捐献一个月工资,到二〇〇二年止。二〇〇七年秋,为汉寿三中修了一座“文华亭”,近两年又给三中捐赠了一千余册图书,捐献了一万元钱。
2、二〇〇九年秋,阳南圹乡仙峯山村修学校,我捐资五千元,二〇〇三年秋,蒋家嘴镇中学搞目标管理,我捐资三千元。
3、从一九九五年至二〇〇二年,我三次修建蒋家嘴镇环卫路,共耗资五万余元。
4、二〇〇五年秋,蒋家嘴镇搞街道硬化,我捐资一万余元。
5、二〇〇五年秋,百禄桥镇修七百公路,我捐资五千元。
6、二〇〇七年秋,蒋家嘴镇连圹村、马家坂村、仙峯山村等修村级公路,我先后捐资三万余元。
7、蒋家嘴镇青山湖农场溃垸,我捐资五千元;汶川发生地震,我捐款一万元。
8、我用一颗恻隐之心,关心失足青年王老四,并多次资助他,把他扶上正道,成为了一名小车司机。
9、阳南圹乡的曾渭川老师,身患癌症,无钱入院,我给了五千;胡精华老师生病住院,我给了八千;游伟堂老师患癌症入院手术,我给了三千。百禄桥镇孤寡老人肖翔安,身体不好,是五保户,每年我都会资助他两千元左右,去年还为他置了一口棺材。
10、出钱出力,抢救了四个人的生命
在阳南圹中学教书时,我先后抢救了詹满娟老师、李炳光老师、刘珍春同志等几个人的性命。
一九九七年中秋节那天,阳南圹中学的詹满娟来时,在蒋家嘴医院分娩,产前大出血,生命垂危;医院条件不好,无能为力。我就筹了五百余元,在纸厂里租了一辆车,连夜送她到益阳市人民医院抢救。因为抢救及时,保住了大人和小孩的生命。
三、弘扬国粹
村头男女笑呵呵,田野丰收感慨多。
喜趁东风扬国粹,党恩浩荡费吟哦。
我的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饱读诗书,能诗能文。因为父亲的耳提面命,所以我从小就热爱诗词。
一九九九年春至二〇〇六年夏,我忝列县老年书画诗词研究和县诗词学会,为弘扬国粹,开展各种诗教活动,走出去、请进来,举办讲座,召开现场会,上下奔走,尽了自己应有的责任。
1、我敦请林从龙、熊东遨、赖汉平、叶玉超、刘瑞清、刘人寿等一些诗词名家,来汉寿举办了八次诗词讲座,开支十余万元。
2、二〇〇二年三月,中华诗词学会派匡映辉等人,来汉寿考察开展诗词活动的情况,比较满意。四月,中华诗词学会在杭州开会,首次授予全国五个“诗词之乡”,汉寿是其中之一。
3、二〇〇八年四月,我到长沙,到北京,为陈军堤实验学校申报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向省诗词协会、中华诗词学会的领导,进行请示汇报。六月,邀请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将军,省诗词协会赵淼森会长等,来陈军堤实验学校进行考察验收。九月,中华诗词学会在岳阳开会,授予汉寿县陈军堤实验学校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4、我为毛家潭回维乡和太子庙镇中学等单位建诗墙,出版中小学生诗词选,开支一万余元。
5、我为三十多个家庭困难的会员出版个人诗集,开支一万余元。
6、我为高晓岚老师出版一本书法专集,花了八千余元。
7、我向县诗词学会捐赠了一套两室一厅一厕一厨的房子,作为办公场所。
8、二〇〇七年六月,县里举办首届“屈原杯”全国诗词大赛,我花了二十余万元。
9、我组织县诗词学会骨干四十余人,到安乡的黄山头、石门的壶瓶山、夹山寺,到常德的柳叶湖等地采风,花了六万余元。
10、县诗词学会,每年办公经费的开支不少于五万元,都是由我支付的。
四、宣传屈原
浪水沧山四海传,屈原研究谱新篇。
千年梦想成现实,喜迓英灵返故园。
屈原,是中国文学时尚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世界古代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在历史上,秭归是屈原的故里。此说见于郦道元《水经注》所引之东晋人袁山松《宜都山川记》;但是,屈原生于秭归的说法有不少疑问,值得考虑。究竟屈原的故里在哪里?还是一个千古之谜。
汉寿沧港及周边地区,有屈原遗址遗迹二十余处,如三闾大夫祠,濯缨桥等,所以,从十九世纪末,我县一些有志之士,便开始研究屈原。二〇〇五年三月,便成立了县屈原学会。
自县屈原学会成立以来,在宣传屈原精神,推介屈原故里汉寿说,我们做了十件大事。
1、请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教授两次来汉寿考察指导工作。
2、请省屈原学会会长郭建勋教授三次来汉寿讲学、考察和指导工作。
3、我去北京拜访了中国屈原研究的元老、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向他汇报了汉寿有关屈原遗址遗迹的情况,并请他为汉寿题写了“屈原故里研究”六个大字。
4、举办了三次大型的有省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参加的屈原故里研讨会。
5、举办了湖南省屈原学会二〇〇九年会暨屈原与湖湘文化研讨会。
6、出版了十三期《屈原研究》和两本《屈原故里研究》专著。
7、举办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和两次新书首发式。
8、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为几处屈原遗址树立了纪念碑。
9、组织学会骨干到秭归、里耶等地,进行了三次参观考察。
10、派遣学会骨干到杭州、漳州、深圳、汨罗等地,参加由中国屈原学会举办的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
现在,汉寿是屈原故里已经得到了史学界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
这些年来,我们每年的办公费用开支,都在十二万元以上,县财政每年下拨五万元,其余差额,都是由我解决的。
五、播种希望
乐育英才不畏贫,甘为人梯启后昆。
又是一年桃李秀,尊师重教壮骚魂。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时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培育好一代代青年人,是我们老一辈的神圣职责。
回顾起来,退休前后,我资助了五个学生读中学、读大学。
客居蒋家嘴镇的姚志艳,山西人,随父母来到汉寿,父母离异后各奔东西,她便成了孤儿。二〇〇五年秋,通过汉寿三中一个老师的介绍,我资助她读到初中毕业。
阳南圹乡的刘合利同学,一九九四年秋,考入北京医科大学,无钱入学。我知道后,就给他送去了一千元。之后的五年里,资助他读到大学毕业,约花了两万余元。他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湖南医科大学研究生,后来又取得了湖南医科大学的博士学位。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工资不高,上面所花的钱都是我五个儿子给我的。从自己口袋里掏钱出来为公家办事,为社会服务,有些人说我“傻”,我却认为值得。现在,我儿孙满堂,晚年生活充裕,这一切都是伟大的党给的,都是优越的社会制度给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为家乡用一点,为希望工程拿一点,为推动汉寿地域文化的发展花一点,这是对党的回报,我无怨无悔。
风雨人生入耋年,芙蓉国里舞蹁跹。
回眸往事心无悔,历尽沧桑志更坚。
身教言传培后代,意诚胆壮学先贤。
峥嵘岁月归吟笔,手捧丹心紧着鞭。
(作者:原县政协委员、县三中退休教师 候文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