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鸣:当政协委员的三个“第一次”
一九九八年初春的一天上午,时任中共汉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化局局长的何英满同志找到我说,经组织研究决定,推荐我代表汉寿文艺界担任常德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全县仅9名),还简要地介绍了政协的地位、作用及其委员的职责与权利等。当时我刚从文化系统借调到宣传部从事理论教育工作,对领导的信任与关怀非常感激,欣然接受并当即填写了“政协委员推荐表”。同年六月三日就赴常德出席了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不久又当选为汉寿县政协常委。从那时起到二〇一二年底,我连续担任常德市政协一、二、三届委员,汉寿县政协三、四、五、六、七届常委、委员。整整2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虽只流星一般地短暂一瞬,却是我一生中最可宝贵而又极其精彩的美好年华。我无比热爱和珍惜政协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下不可或缺的政治组织,无论是在宣传部、国土局工作时当兼职委员,还是在政协机关当专职常委,我都全心全意、兢兢业业地履行委员职责,积极主动参与政协召集的一切会议与活动,共约撰写政协、统战理论研讨文章与调研、视察报告80余篇,提案300余件,建议与意见1000余条,其中有40余篇(件)分别获得市、县优秀理论、调研文章及优秀提案,所提意见、建议大多被市、县有关部门采纳。连续30次分别评为市、县先进(优秀)学员,其先进事迹曾被选载于大型纪念册《一路欢歌向未来》〔庆祝常德市政协成立二十周年(1988—2008)〕“委员风采录”中。追思我的政协委员生涯,不由心潮澎湃、眼眶湿润,真是千言万语表不尽无穷的回味,万篇千章写不完无比的怀念。本文仅简述一下我当政协委员后的三个“第一次”。
第一次登台协商发言
一九八九年二月,一年一度的汉寿县政协二届三次全会在县委招待所会议厅隆重召开。大会开得别开生面、振奋人心,尤其是大会协商发言的那天,既有事先准备的照本宣科,又有临场发挥的即兴讲演,真可谓生动活泼、全场互动。被会场热情洋溢气氛所强烈感染的我,情不自禁上台激情高昂地娓娓而谈将尽10分钟,我发言的题目是:《也园文化商场必须严肃整顿》。该商场坐落在县城也园街,四层楼房,约550平方米,集演出、娱乐、餐饮、商品出售等几为一体,系由县文化馆筹集资全修建并主管。平心而论,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文化馆主要负责人力排众议,果断决策,开全市乃至全省文化系统之先河创办这一实体,确实难能可贵、来自不易,其胆识与魄力不由人不佩服,值得欣赏与借鉴。因此开业之初省内外不少兄弟单位都曾慕名而来参观、取经。但因资金周转困难,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滞后等多种原因,尤其是商场员工尽为社会闲散人员,其中不乏监守自盗、吃里扒外之徒,致使经营日益惨淡、亏损逐年增大,文化馆包袱越背越重,不仅馆内干部职工怨声载道,社会反响也日益恶劣。而由于当事者骑虎难下背,不敢向上反映实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并不知详情。我简要道出来龙出脉后,便一针见血地请求上级高度重视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我的发言让与会的30余位县级领导和200多位政协委员及各科局同志引起震动,分管政工的县委副书记当场表态尽快派工作组调查处理。会后不久,该商场问题即一一得到妥善解决。从那时起,我敢于讲真话、进诤言的名声迅速传开。第一次单独履行监督
一九八九年冬,一年一度的财务大检查开始,我受县政协党组委派,率一个组赴中心片检查乡、镇、场所属经管站、计生站与学校的账目。全县共分三个组,县人大、政协、纪委各派一人任组长。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心情既兴奋又有些紧张。我们组共三人,除了我,还有县财政局肖股长与小李,二位都是30岁不到的年轻小伙子。各检查组人员集中由常务副县长交代任务与纪律后,便分头出发。每到一处都由当地党政一把手出面接待。我们的基本做法是:1、说明来意与政策;2、调阅账目查问题;3、交换意见并递交处理决定书。三人初步分工为:肖股长主管查账;小李作记录并起草文件;我则负责现场监督及工作接洽等事宜。肖股长可说是查账的里手,不仅精通业务,而且认真过细。看似平衡合理的账目他三、二下就找出了问题,并能明确地查出问题的来源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交换意见时也能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使对方接受处理且心服口服。小李不声不响、埋头苦干,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文笔也不错。我们朝夕相处,互相关照,配合得默契而又和谐。在财务上我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但每日耳闻目染,渐渐也悟出了一些门道,不几天就能帮助查账并找得出一些问题。通过几个乡、镇的实践,我们总的估价是,大部分单位账目清晰,字迹工整,票据齐全,收支平衡;但或多或少都有漏登少报的不合理开支,且不少单位设有小金库、账中账。相对而言,学校的账目问题较少一些;较为混乱又难辨真假的是计生站,如租车费、手术费、劳务费,误餐补助费等大多没有正规发票,有的乡甚至全部是白条,且经手人均为同一人,极不符合财经手续。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严格的把握政策,分门别类的进行排队,原则问题绝不含糊,该上缴国库的悉数上交,该罚没的坚决没收,问题严重且态度不好的单位与主管人员报送上级通报批评;非原则问题按实际情况灵活对待,教育从严,处理从宽,既给压力,又给理解。就这样,我们马不停蹄、日以继夜,连续一个月不休息,对岩汪湖、株木山、城关镇、太子庙、夹堤、大南湖等14个乡、镇、场认真履行职责并收到良好效果,县政府及各单位和县政协领导都很满意。此行不仅让我学到了不少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也锻炼与提高了我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感到十分舒畅与欣慰。不久,我即由县政协提案委副主任调县国土局担任分管业务的副局长。第一次写提案
一九八八年的市政协第一次全会上,我向大会提案组递交了第一份提案。其题目为《常德丝弦亟待振兴与发展》。理由如下:常德丝弦是一种集牌子丝弦、板子丝弦、过场音乐三位一体,含戏曲、曲艺、歌舞等多种形式的表演艺术,因用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京胡、二胡等丝弦乐器而得名。它来源于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明末清初由长江中下游传入常德,并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成。新中国成立后,常德市政府(现武陵区)将原在茶馆以说唱为生的丝弦艺人集中起来,组建了“常德市丝弦队”,整理出好几十个曲目,演唱形式也不断丰富多彩,多次晋京献演均获好评,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曲《新事多》唱红大江南北,使常德丝弦盛名享誉中华大地,成为常德地区对外交往的一张重要名片。而由于种种原因,丝弦队在八十年代中期的全国“撤团热”中被解散,所有队员均改行到生产单位,使这一原本生机盎然的艺术奇葩濒临消亡。为了振兴和发展这一颇有前景的常德文化品牌,我建议:一、尽快组建常德丝弦艺术剧团,并由市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着力培养新一代丝弦人才;二、成立常德丝弦研究所,收集、整理和研究、创新常德丝弦曲目,使其不断发扬光大;三、拨出专门经费出版常德丝弦集成,加强与省、市兄弟单位的艺术合作与交流。该提案交办后,市文化局领导班子高度赞许与重视,多次派专人来汉寿向我征求意见并承诺逐步予以实施。从那时起,我以十二分的努力与耐心追踪与关注这一提案的落实情况,并以千百倍的努力为其增砖添瓦。其间,我所撰写的长达60余万字的长篇音乐理论专著《常德丝弦音乐研究》于二〇〇二年十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二〇〇三年二月,常德日报、常德电视台分别以3000余字、题为《胡一鸣的丝弦情结》的专文与8分钟的专访发表与播出;同年九月,湖南省权威音乐刊物《音乐理论与创作》又登载了由武汉音乐学院院长赵徳义教授撰写的《愿常德丝弦生命之树常青》(胡一鸣《常德丝弦音乐研究》读后感)一文。不久,我的《常德丝弦音乐研究》被评为市“五个一工程奖”。此后,我还在常德日报上发表了数篇介绍常德丝弦音乐特色的专文,均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二十五个春秋过去了,市里早已成立了分别由市、区文化部门管理的“丝弦剧团”与“丝弦艺术团”及挂钩市政协的“常德丝弦研究会”;所创作的《犁担姻缘》等10多个剧目(曲目)连年晋京上演均获大奖。现常德丝弦已被国家权威机构不成文的规定为湖南省赴京上演的“免检”节目,深受首都与全国观众的特别青睐。我的第一次提案终于有了良好的归宿。
(作者: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 胡一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