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苑>详细内容

高风抚晓竹 晴岚润桃李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12 18:22:30 【字体:

一生中能与德高望重的人往来,无管多少,那都是天生的福气。算起来,我很幸运,不仅幸遇,尚能得其关怀,帮助我积极进取,一生不懈为理想奋斗。一、忘年相交苦考生

1976年3月18日,一辆破板车拖着一床破棉絮,我被汉寿一中校办工厂招工为徒。每月18元的拮据经济和疲于学徒的劳累,只能苟延残喘地生活,也就无缘认识汉寿一中的文化人。1977年高考开禁,我连续三年参加了国考,有缘无份,枉自考得高分,仍脱离不了汉寿一中这块弹丸之地。好在让汉寿一中的师生熟识了一个高考狂徒。作为汉寿著名的书法家、文化名人高晓岚也有意识开始关注起眼皮底下的我这个文弱书生。

这还得感谢一个猴子似的侯姓小伙子。他在我之后也招工到了一中。就在我高考之梦破灭之后,他邀我一同创办了汉寿文革后第一本油印文学期刊《小浪花》。题刊名,写贺诗,提供书法作品,自然少不了找高老。也许,高老就是咱天生的良师,从不为难,总是有求必应。从此,我们就成了忘年好友。

高老是个很温和的老人,谈吐文雅,出口成章。他的国学功底深厚,精通古典,酷嗜吟咏,所写诗歌清新朴实,格律严谨,音韵优美,用典精当,恰到好处,被县内文坛、诗坛奉为圭臬。纵观他高寿的一生,其才情、儒性都来自那坎坷的人生。

高晓岚(1907-1999),字澹陵,号渔叟,湖南省汉寿县坡头镇人。6岁入私塾,少年聪慧,才情脱颖。1924年,先生17岁,得同乡秀才张寅资助鼓励,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编入第一部28班,其同班同学中有后来成为中国革命音乐先驱、杰出作曲家、音乐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的吕骥(当时名为吕展清)。同届同学中有后成为红军著名将领的段德昌(中共著名军事家、红六师师长、共和国第一号烈士证书人)、袁国平(新四军政治部主任,在校时名叫袁裕)等人。因段德昌系南县人,近邻汉寿,在上学返乡途中,先生常常与之同船,故先生在校读书时,与段感情甚笃,互称之为“老乡”。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废学回县,高老先后在本县游巡塘小学、岩汪湖高小、弘毅中学任教,1951年调汉寿一中,从教50余年。他酷爱书法,精通诗律。书法、诗词流传到香港、台湾、西欧等地。

1966年春,继“四清”运动之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接踵而来,让人无所适从。6月9日,县一中高中部一学生仿效北京大学写出第一张大字报。从此,县内文化大革命逐步升温。6月中旬,“破四旧”在县城开展起来。作为县一中教师的高晓岚是常德地区乃至省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因有“历史问题”,他书写的招牌全被学生砸毁。年近6旬的他也成了汉寿县第一个戴高帽上街游行的教书匠。直到1972年9月8日县政工组发文《关于撤消对高晓岚洗出教师队伍的决定》,这个“反动权威”的教书先生才从牛棚里被解救出来。

“文革”之后,先生复出,虽为县一中退休教师,但看到国家拨乱反正,文艺复苏,深感“春风惠我,夏雨宜人”,曾赋诗一首:

为我招回艺术魂,夜闻风露满江村,嶙峋瘦骨今犹在,老眼惊看大海鲲。

先生虽年迈花甲,但仍以“往日荒疏久,残年补读忙”自勉,决心把自己的才华技术传授给后人。我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高老非常关心、非常呵护的青年人。

1981年3月8日,我在县一中完成了自己最简易的婚事。而高老却给了我最高的礼遇:亲自为我制作了一幅对联,并填了一首《鹧鸪天》做成条幅,悬挂在中堂之上,时时瞻顾,以励其志。后来,因我调离一中,多次搬家,这两件宝贝也无翼而飞,不知所终。那首《鹧鸪天》也就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还好在我把那副对联写进了一篇不成熟的短篇小说《寻找罪犯花名册》里,才得以保留:

俊士英姿夸绣虎,伊人妙手擅雕龙。

1982年正月我喜添弱子,高老多次上门庆贺,爬梯无数。我为谢高老贺子,特写诗一首记之:

自古添后家人喜,轻淡余儿不着意。翁贺愚子裸身来,寻我三千八百梯。

高老见后,连说:“情真,如实!”

二、传书辅后恩情深

基于我时运多舛,且争强好胜不服输的性格,高老对我一直很为关注,经常上门慰问,安抚那颗疲惫的心。1983年高老随女儿女婿居住到湖南教育学院(长沙市岳麓山左家垅)。他还以书信的方式教育我,帮助我成长,给我一生很大的帮助,读来感人至深:

祥丰、大桃同学:

祥丰的业余研究,我很挂念,兹向刘子英老师写介绍信一道(刘的住所可问罗宗强;侯百钧也可能知道)。刘老师一向勤奋自学,对现代文学颇有心得,也发表了一些作品。他对人诚恳。由于自己从艰苦中打出,最热心辅导自学的青年朋友,谅不致使你失望。

《混樵选集》可能开始打印,小侯做事认真,舍得吃苦,是个有为的青年,你和他要携手并进。笏老这个集子的底本,原先想寄去请他自己核阅,后来我想寄来寄去,深恐遗失,造成麻烦,因此作罢。请你向笏老说明,以免误解。笏老处,缓日我也会去信致候。

我来此眠食俱安,可释锦注。

匆此即颂

你俩和小宝宝欢度春节!

声伟、平(注:应为明)钧、招娣等老师请代致意又及。

晓岚手书

1983年2月8日

附致刘子英老师信

刘老师:你好,我于元月30日赴长,旅途舒适,精神较好,可以告慰。

兹有曾祥丰同学,勤奋自学,在一中颇著声誉,曾接连两(注:应为三)度高考,成绩均优,以体魄关系,未获录取,大家都为惋惜。尔后他有志于钻研文学,但缺乏师承,深以为憾。用特函介前来,允予不时赐教,将来有所成就,则不啻感同身受。专此连带,

顺颂

全家春节多福!

令尊处,请代叩候。特及

晓岚手上

1983年2月8日

祥丰同志:别来甚念。我在此日常生活较便,尤其是睡得好,人还正常,可释 锦注。

关于你的自学,我有如下的建议,提供你参考:

①你爱写诗,是好事,兴来了,马上写写,更是乐事。不过我还巴望你着实写些民间故事、报告文学、散文、短篇小说。我认为光作诗,领域太小(我还有一些意见,容后再说,说来话长,目前来不及)……据我个人经验,为写上面作品积累素材,唯一的办法只有写日记,在就睡前10-15分钟的短暂时间内走笔写出你的所见、所闻或所感,要纯任自然,一挥而就,是磨练本领的一个最好的措施。

②你要抽时间和刘子英老师多接触,向他学习,他是个能以身作则的人,不要失于交臂,去时能邀同百钧同志一道更好,你俩最相好,互相切磋,很随便,没顾虑,良师益友是自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再有一件小事相烦:可否能在校购坐膀猪肉五、六斤粗鳞鱼六、七斤,(款由毛麟老师代付,我会函告他)拜托腌好,存在你处,等我84年3月(阳历)回校食用。因毛老师太老了,不敢麻烦他,可否望斟酌。匆此即颂冬祺!

你的爱人和小宝宝并侯 特及

高晓岚手书

1983年12月21日夜

祥丰同学:接去年12月29日信,一则得知近况,可慰怀念;二则我感到你心境不安,使我难过。我和你交往的时间不算很短,自认为有责任向你说话,说直话,说真话。换言之,可称为忠告吧。

你是个有进取心、有奋斗力的青年,可惜病魔作祟,挫丧你的前进勇气了。每个人的遭遇不同,论成功之路,有的是直线,一帆风顺;有的是曲线,好事多磨。古今中外的例子,多不胜举。一个踏入社会的人,既要谋生活,又要搞自学,两者兼顾,障碍殊多。那就要具有坚强的意志,雄伟的魄力,乐观的情怀;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就你个人来说,遇合虽不挺好,也不是太差。只要面对现实,把握现在,徐图将来。在这段过程中,务必平心静气,谦虚谨慎,忍辱含垢,埋头苦干。在你决定要走的道路上日夜赶程,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地。至于对人对己的态度,都要不卑不亢。把自己看得低,会妄自菲薄,丧失信心;如若轻视别人,就会骄傲自大。在别人面前阿谀逢迎,会成奴颜婢膝的小人;假使自命太高,就是矫情傲物的狂士。在学习上,在事业上,都要有相当的时间沉着奋进,才能获得成果。传说有深秋九月,先天一场风雨,第二天清晨便要采取鲜美的菌子的故事,可能吧?凡事都是有无到有,由小到大,由不可能到可能,由可能到成功,历史轨迹,昭然若揭,不待烦言。所谓“事在人为”,一定要在“为”字上大做文章,大下工夫。你要过细结合实际,周详地考虑一番,对你是受用不尽的!例如一中工厂的倒闭,几个青年的失误……一系列的事态串连起来想想,在脑海里捞捕,在心坎中钻探,是非得失,当有定评:现在希望你和托你办的如下:

① 整党的文件你务必着实学好,活学活用;

② 一定要天天写日记,坚持下去,只顾耕耘,收获在后;

③ 刘子英老师的通讯处请告我;

④ 学校里如有粗鳞,买几斤劳你加工(不要多的),没有就算了;

⑤ 肉钱鱼钱,毛麟老师为我代付,望你时常看望他老人家,随便谈谈,免除他的一部分寂寞。并烦代为问安。

此颂

你俩和小宝宝新年愉快!

晓岚手急

1984年元月3日上午

杨首勋老师出院否,请致侯。又及

祥丰同志:别来怱怱又几天了,你和长顺、冬庭的事教育局和学校领导都很关心,你务必遵循领导上的意图行动较好,既有意培养你,你定要顺水推舟为妙。

匆书,即颂

你俩和孩子好!

晓岚手书

1984年4月26日

再读这些信件,仍催人泪下。想当年,高老为抚平我受创的心灵,真费尽了心机,连称谓都特别讲究,我有何德何能,竟被称为同学、同志,如今仍觉芒刺在身,汗颜不止。

三、为送自信老代笔

更有奇者,为培养我对人生的自信,1983年1月他老人家还代笔为我写了《混樵选集·编后》一文,让刘则笏老人以此而安然长眠,也让更多同时代的文学好友,以为我颇有三分才气,殊不知是浪得虚名。尽管本文篇幅嫌长,还是附后,供各位读者了知高老的绵绵佛意,眷眷天心。

《混樵选集·编后》

笏老是我的老师,质疑问难,承教有年,高龄硕学,谦德虚怀。昨以自编《混樵选集》托为校印。经研读后,很有所感,想要说几句话,可是出语吞吐。笏老高声道:“尔放胆言之,无碍也!”我在老师的明教下,略述所怀。

笏老这个集子分两部分。一为诗词,一为对联,由于是选集,分量不多。好在管窥一斑,全豹可知;尝鼎一脔,余味可想,却也无妨。

我精读这整个集子,借味觉来作比方说,诗词是可口的,对联是爽口的,让我们这味觉不太灵敏的学生来品尝老师作品的滋味吧。

我们都认为作者思潮的起伏,是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的。时代气候不同,作品风味各异。笏老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时,《登岳阳楼》诗,无限愤慨,溢于言表。尔后潜伏乡村,设塾掩蔽,便托游赏、感秋等景物,用回文等体裁写诗,蕴蓄压抑的志气,隐寓悲凉的情怀,但机轴圆转,用笔流利,只感到“暖暖内含光”,不觉有晦涩臭味。几经递变,迨到“四害”灭亡,天宇晴霁。笏老惊魂初定,心目一爽,间有所作,意态雄杰,变以前的沉郁为豪放,反以前的隐讳为明快(作品在前,恕不举例)。

至于笏老的联语,最称擅场。有的大气磅礴,健笔纵横;有的寄托遥深,耐人寻味。如李鹤楼烈士挽联,真是声情悲壮,究无惨绝之音,细玩“归、归、归”三字,隐然有无声惊雷、遍地潜伏,应时爆发,不可抗拒的伟力。詹乐贫烈士的墓碑联,则正气凛烈。可说是名联与烈士并传。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内,作者内心火热,口难言宣,便借鸿昌烟草店之题,把他坐待黎明,仰望曙光的一肚子热情,用“鸿鹄破层烟而直上,昌羊为百草之先生”十六个字喷薄而出,吐一口气,却使读者不觉,言者无罪。虽这种句型早有先例,但巧思赅括,切字天成,以意境翻新。竟变江湖俗套为雅音,更非老手莫办。

听说笏老避居村野,原想有为,以颠连辗转,未遂其志;有意写作,以衣食奔忙,未尽其才,怱怱韶光流逝。已是白头翁了。

所幸今当明时,笏老晚境回甘,体力稍减,精神颇旺,挥毫拈韵,正好歌颂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宏伟的四化建设、涌现的优异人才。每天摸索锦囊,诗草添新。老人改罢长吟,学生侧耳倾听,心对于理有同调,口对于味有同好,互相玩味,其味何穷?!

我在师尊面前放言高论,失礼欠恭之处很多。最后沿用一句套语向老师请罪:“望乞海涵”。

学生:曾祥丰 谨记

1983年1月

1984年是高老放晴十多年之日,却是我艰难蒙羞之时。受校办工厂的解体,被一中安排养肥猪、帮杂厨、看大门、当店员,做尽了一中学校里最低等的劳动。就在那么艰难的时刻,怕我瞻顾前途,丧失信心,年有七旬有余的高老竟于是年7月4日特上门询问近况,如此关怀,心感不安,曾以诗记之:

老竹拔青天,稚笋仰亦难。俯身多钊励,受宠惊失颜。奋然天地大,岂负慧翁言?凭谁悔无倦,脱颖赖其贤。

四、步韵和诗成佳话

1984年9月就在县教育局下达调至西竺山中学任教时,幸亏姚姓恩师的挽留,我被转调到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县科委,即现在的科技局),负责科技情报工作。

1985年2月,我在县城关印刷厂编印《汉寿科技情报》时,遇时任县文化馆馆长的全硕老师,编辑馆刊《也园》总第28期,上面刊登了许多高老的书法作品。正好有个空白,全老师就叫我写诗补之。若不是恩师高老的书法作品,也许提不起我的雅趣。一时兴起,提笔草就《八旬挥毫点春枝——看高老题联有感》:

横摇杨柳直飘秧,碧玉妆成秋日黄。金蚓蜒蜒飞梦小,钢刀霍霍断愁长。八斗犹叹补课晚,廿年岂敢拈须忙。待染洞庭深似夜,不知可获墨翁香?

后来,高老看到《也园》上我给写的拙诗,便于7月7日步我原韵和诗,还将诗抄在小幅上送我,并告3、4句用“倒吊秋蛇,石压青蛙”的书法故事:

石压斜生苦竹秧,儿时谁与辨玄黄。钟王原不知肥瘦,坡谷无由探短长。回首前尘何限恨,关心后劲敢言忙。从今居上皆年少,妙墨如林溢古香。

后高老将此以《谢夸饰》为题发表在当年的《武陵诗词》上。

随后虽远远放逐了在一中蒙羞的岁月,但一直还是关注着汉寿一中的动向与发展。当我获悉1987年3月17日是高老八十寿辰,于是欣然写了首藏头诗为之贺寿:

祝福初降弄璋琼,贺岁耄年似转睛。高自梅洁桃李雨,老从人道玉山旌。八仙可有润天笔?十穗何求走锦城?寿叟唯愉空万物,辰阳无处不都京!

写后,请人书好托高老的好友毛老师转呈,以谢当初教育之恩。至于当时颇得人敬重的高老收否喜否,如何处置,都不得而知。

后随心境的变化,加之想通过整理高老的诗稿而寻回他给我填的那首词,我多次邀那位猴子似的侯姓文友登门,都被淡然世事的高老婉拒,终成遗憾。斯人已逝,垂念久矣,仍时时感觉高老那犹如安抚晓竹的高风,滋润桃李的晴岚。我仍在时不时搜集他散发各处的诗作,只是寥寥。好不容易,发现他老人家于1996年适值校史写成,欣然命笔而填的《思佳客》,就来以此美词,聊为本文做结:

春意盎然动我思,霏霏细雨润滋滋。夭桃香染生花笔,嫩柳丝牵洗墨池。

山叠叠,水弥弥,气钟灵秀孕瑰琦。悠悠后起多新创,校史煌煌愈出奇。

(作者:曾祥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