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苑>详细内容

踏访太白湖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15 18:30:59 【字体:

——一个现代生态农业企业的追踪报告

2014年仲冬时节,我因工程咨询业务关系,受友人之托,曾两次踏访汉寿县太白湖。客寓数日,昼观洞庭水乡的美景,夜仰寂寥无际的星空,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1300多年前,这里曾是我国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熔偕友、泛舟、夜游、听歌、伴舞、吟诗于一炉的浪漫之地,可感受“洞庭湖西秋月辉”的诗情画意;

1300多年后,这里确是我国现代生态农业集种养、加工、物流、休闲、度假、医疗、养老于一体的家庭式农业企业,可感悟现代生态农业文明的氲氤气息!

印象篇:我国现代生态农业文明的雏形

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西滨,沅、澧二水尾闾,有一个史称“水乡泽国”的汉寿县。在汉寿县境东北有一个偏安一隅的全县第一大农业重镇——酉港镇,在镇域中心部位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太白湖。

太白湖,原系西洞庭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水面3万多亩。后因湖床淤积抬高,筑堤围垸,成为汉寿县最大的内陆湖泊。据《汉寿县志》记载:“太白湖广袤清澈,因李太白偕友泛舟,夜游至此而得名。”现今,我与太白湖也曾有过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不解情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汉寿工作时,曾多次为领导视察或会议召开去太白湖踩踏现场。四年前的同一个季节,又因同样的工程咨询业务去现场考察。那一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留下多少印象。这次一去,竟使我大吃一惊,连呼:“变了,大变了,出乎我想像地变了!”

那一天,我从常德城区经汉寿县城出发,乘车绕153乡道驶入酉港镇。前来接我的小车刚把我送到太白湖养殖场总部,养殖场主人周运希,人们习惯称他“周总”,还有陪同人员、年近八旬的樊哲成老先生从办公楼前走来。老朋友相见,握手寒暄几句,便引导我边走边谈,细品太白湖养殖场的美妙景观:

我们站在总部中央,面对高达数米的毛主席汉白玉立身塑像,伟岸傲立,神采奕奕,令人肃然起敬。我一连三鞠躬,缅怀一代伟人!

塑像背景是竣工不久的《太白湖诗墙》,犹如常德市江北城区沅水北大堤绵延数公里的《中国常德诗墙》中的一幕,李白偕友漫游太白湖的数十首诗篇跃然镌刻在花岗岩板石之上,使太白湖文化熠熠生辉!

塑像周边,一株株新植的银杏、红豆杉、紫玉兰、红叶石兰、红果冬青等数百株名贵树木,傲然挺拔,树身还用粗大的稻草绳包裹着。“这些树,都是周总从外地远道运来,每一株都由他亲手栽植、培土、埋肥,就像护儿一样。”樊老指着树木一一介绍。周总说:“每一根树都花上几千、上万元,哪不心疼啊!”

走到总场南边石砌护栏旁边,放眼一望,“三桥”、 “七亭”、 “一长廊”已赫然映入眼帘,蜿蜒曲折、纵横迂回,石砌池璧斑驳依稀,池中无水,光怪陆离;可第二次去已是满塘池水,波光粼粼,既似杭州西湖美景,又似北京颐和园佳致,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主人和樊老带我向西走去,在一条南北向内港堤段上,“诗仙”李白石雕坐像岿然自如,似醉后吟诗,又似醉醒沉思;有遇赦释回的感悟,也有偕友泛舟的情怀……坐像两侧不远处,便是两座在建中的牌楼,主体工程正待完工,装饰一修,施工脚手架都还在呢!牌楼西侧隔着一条内港,设计中的两座人行风雨桥还未动工。主人告诉我,对面那片繁忙的施工场地,就是在建中的“太白湖生态农业休闲庄园”,占地面积上百亩。中间是星级宾馆,主体建筑工程已拔地崛起,一至四层,楼层错落有致,设计花样翻新,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有点像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四合院”,专供游客吃、住、游、娱、购。沿三面环堤,那是一排排吊脚楼式的休闲小别墅,专供情侣、诗友、商贾们幽会、吟诗、洽谈或野炊;设计中的疗养院、敬老院将在场地北部坐落……

我们向北爬上穿湖大堤,这是一条长达3500米、宽9米、高3米的穿湖公路,从场部由东向西直通新港渔场,连接酉港镇环形公路,只是尚未硬化。周总说:“这条公路全部都是用挖机填筑的,用了几年时间,光土方款就花了上千万,湖泊四周的围湖堤都加高培厚,栽上了几万株景观防护林,既防护,又美观啊!”穿湖公路把太白湖切割成南北两大片区,东西两大板块。片区内由南北向修筑间堤,构成8个号区,近年来全都栽植汉寿玉臂藕。一眼望去,满是枯梗残叶,天幕下只有那艰辛采藕的男女在忙碌,往来运藕的小船在穿梭,在那冬日慵懒的阳光照射下,人们还是吆喝声、笑语声时起,给这荒凉残败的藕田大漠带来了一点生机,而我站在穿湖公路上却陷入了沉思……樊老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摆出诗人般的架势说:“老徐呀,你要是夏秋之交来这里,就可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诗句是什么味道了!”三人都开怀大笑,期许着来年的美景。这时,我才知道,樊老原来还是当地一名诗情横溢的“老秀才”啊!

我们回过头来向东走,顺着湖中内港走去。港内无数条小木船、小铁船载着谈笑风生的男女和满船粗壮的泥藕鱼贯而至,停靠在北埠场地上的十多辆货车正等待泥藕从船上卸下来,再装上去,呐喊声响成一片,好一派热闹非凡的繁忙景象!回过头来,我向“老秀才”试探:“这么多的泥藕都去哪儿啦?”樊老回答很干脆:“大都运往广东、广西,经过加工、包装出口国外。”我“啊”了一声,禁不住赞叹地说:“太白湖产的玉臂藕,明清时代就成为历代皇宫的贡品,而今竟然进贡到国外去了,真不简单啊!”

中餐,养殖场主人周运希特将几个同胞兄嫂们和80高龄的老母陪同我一起用餐,小酒一盅,畅叙家常。此间,我才知道,这个拥有万亩水面的太白湖养殖场,原来恰似一个真真切切的家庭农场,由周运希一人主事,其他家庭成员均各有分工,各司其责。后来,业界行家告诉我:“这是迄今为止,在汉寿县最早也是最大的农业企业,也可说是家庭农场,其特产就是被列入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汉寿甲鱼和汉寿玉臂藕,‘太白湖’的品牌响得很啊!”

晚餐后,夜幕降临,星空万里无云。我从客房里走出来,漫步在白天观看过的场景,心潮澎湃;坐在场区石砌护栏旁边的长石凳上,我又陷入良久的沉思:在这里,我感悟到了“诗仙”李太白笔下“太白 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传承,既看到了太白湖现代生态农业的雏形,也看到了中国现代生态农业文明的憧憬!我生长在农村,又曾经长期从事过“三农”实践工作,写过几百万文字,在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变的过程中,我也是一个亲历过这沧桑巨变的见证人,禁不住勾起一些对往事的回想……

变革篇:我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

时光追踪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在安徽凤阳县曝出了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包干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震撼全国,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此时,我在汉寿县农委工作,又兼经管科(现农经局)书记。汉寿县家庭联户承包责任制的典型经验也在全国农村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并被评为全国农经系统先进单位,在全国推介。

太白湖,这个汉寿县历经百年沧桑的内陆湖泊,1949年8月解放前,万亩菱莲,遍地野鸭,无人问津。解放后收为集体所有,成为镇办企业湘莲场(后改渔场)。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资源利用较单一,生产技术很原始,加上经营管理不规范,一直处于荒芜状态。镇里领导有意见,周边群众也不满。

1993年年初,农村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地处洞庭湖西滨汉寿县境东北部的酉港镇,从镇党委、镇政府到所辖村组、渔场,人们都在议论镇里最大的农业企业——太白湖湘莲场何去何从?一天,时任镇长的 周新政(后任镇党委书记,现在常德市水利局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联系会上提出:“太白湖的出路在于公开联产承包,能者上,庸者下!”消息传遍酉港镇。

通过公开招投标,庙嘴村企业能人周运希(现任场长)与沙包村时任党支部书记樊哲成等6人联合揭榜,以每年每亩上缴镇政府租赁费100元签订了“联产承包,包干上交”的合同。从此,太白湖的命

运出现了新的转机。1996年,由于联合承包内部出现分歧与纠纷,倔强好胜的硬汉子周运希,铁肩一担一声吼,独自承包了太白湖湘莲场。此后,老大周运良夫妇也参与了办场,并于2002年与酉港镇政府签订“一定25年”的承包经营合同,从此揭开了太白湖历史命运的新篇章,并更名太白湖养殖场,成为汉寿县最大的家庭式农业企业。

太白湖,这个几近荒废的内陆湖泊,拥有土地总面积10145亩,其中种养水面(藕田和鱼池)9558亩,其他陆地面积587亩。经过近20年的家庭式经营,企业化管理,而今的太白湖养殖场已累计投资上亿元,为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在这次 踏访中,一连两天,在樊老的办公室里,他戴上老花眼镜,翻阅他的财务账本,旁边摆着一把被他赞誉为我国古代一大发明的老式算盘,“噼里啪啦”拨弄着算珠,把一笔一笔的工程项目投资额度和建设情况告诉我做记录:

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投资 1534.6万元,修筑了南北两大片区9条间堤和周边围湖大堤及相应排管沟渠,全长23700米,动土约15.55万立方米,并栽植防护、景观兼备的黑杨3万多株;同时,填筑穿湖公路,长3500米,宽9米,高3米,动土9.45万立方米,使整个万亩太白湖外防渍淹,内防串水,并构成水域网格化种养格局和绿色景观,初步改善了太白湖区域的种养生态环境。

生态景观游览场区建设投资1026.2万元,景区占地41亩,已新建3座“风雨桥”,7个“观景亭”(配以石桌、石凳等)和1条迂回曲折的石砌长廊;在景区两侧的大堤上还有“诗仙”李太白石雕坐像,两侧不远分置高大雄伟的牌楼;景区中间挖有水池三个,呈“品”字型布局,均为石砌池壁,配有亲水平台;池水清澈见底,正待来年开春后投放可供观赏的各色鱼类,池边培植各类奇花异草。这一赏心悦目的景观将成为来往客人观赏游乐的休憩目的地;

现代农业机电装备投资1121.4万元,其中新建电力排灌站一座,购置推土机、水挖机、小挖机、发电机等15台,添置新式渔网、渔具及铁质、木质小船等417件(只)。这些现代农用生产机械工具的购置,不仅减轻了体力劳动者的沉重负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

综合办公生活区建设投资411.8万元,厂区占地17亩,新建和改建综合办公楼、食堂及加工厂房3栋,建筑面积3430平方米;新建集体职工宿舍1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在编职工和外来打工者、承包户提供舒适宽敞的生活场所和食宿方便,并专门雇请两名女工为他们做饭,不收伙食费,使他们安居落业,亲如一家。

另据初步统计,养殖场每年向镇政府还支付土地承包租赁费100万元,给周边农民支付承包费用和劳务工资200多万元,不仅增加了乡镇财政收入来源,而且增加了当地和外来农民收入。

周总说:“这些投资,使得养殖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明显改观,再不是那荒凉的旧模样!我们是在水里漂,泥里滚,全靠十多年拼搏才打造出了今天这个样子。”这次踏访中,他曾多次说我此前“瞧他不起”,言外之意是要我对他“刮目相看”,而今我是真的从做饭的女工,采用“旁敲侧击”的手段使我获得了不少信息。但让我受益匪浅的还是他的“老搭档”,20多年前就曾参与联合承包、尔后又一直帮他管理财务的樊老。这个樊老不简单,他既是“财务总管”,又是“军事诸葛”。说来真有缘份,樊老与我竟是祖籍同乡的同村人,比我大几岁。樊老读过两年私塾、四年小学,从17岁起就参与解放后的农村查田定产,一直从事农村基层财务工作,也当过村主任、党支书和镇办企业芦苇场的副场长兼会计,可谓农村基层工作的行家理手。但他又是一个沾满泥土味的“老秀才”,曾在县老科协主办的《夕阳红》杂志上发表过《生态美景太白湖》的散文,在县湖湘文化协会主办的《索源》刊物上发表过《桅杆嘴的传说》、《谈古论今话荷花》和《红邦踩堂子》等文章,又在市诗词协会主办的《武陵红叶》等诗刊上发表过《百春词》等诗词十余首。尤其是一部40多万字的百年史书《沙包村志》正待出版发行,更令我倾羡不已!就是这样一位乡村‘老秀才的侃侃而谈,揭开了我心中的”谜底”:是党中央农村改革的春风催生了太白湖的巨变,而推动这一巨变的拓荒者就是周运希!

是他,勇于担当,敢闯敢试,凭借一纸承包租赁合同,白纸、黑字、红印、指印,改变了农村集体土地的经营主体,挣来了“一包25年”的经营自主权。他成为了太白湖的“主人”!

是他,深谋远虑,创新机制,一人主事,众人相助,聘用了工程机械、施工管理、园林绿化、巡湖治安、财务保管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实用人才,当然包括了“老秀才”在内,仅有14人,个个精明能干,独当一面,组成了一支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企业管理团队。他成为了太白湖的“总裁”!

是他,海纳百川,广揽人才,从安徽、广东和本地招引了7名企业精英和上百种养能人,常年吃苦耐劳,坚守科学种养,组成了一支现代生态农业开发的生力军。他成为了太白湖的“司令”!

是他,把握潮流,着眼现代,花巨资购置了推土机、水挖机、小挖机、电动机,以及渔网、渔具和铁、木制小船,实施水上工程作业和水产种养技术,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向现代装备农业进军。他成为了太白湖的“推手”!

是他,立足国内,眼观全球,把自产的国家地标保护产品(汉寿玉臂藕和汉寿甲鱼)和其他农产品,近销长株潭等本省各地,远销广东、广西和山东,其玉臂藕经广州等地加工后转销新加坡,每公斤售价高达32元。他成为了太白湖的“卖家“!

如此等等。一个从小就生长在太白湖畔的中年汉子,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的日子里,干出了一般人不敢想、也不敢干的大事难事。这真有点儿“浪漫”,又似乎改写了“诗仙”李太白笔下“太白文化”的现实版?

“老秀才”还告诉我,周总长年累月很少离开过太白湖,每一件事他都亲自过问,亲力而为,连每一株名贵树木的购买、运送,到挖眼、栽植、埋肥、培土,他都亲自动手,心里才踏实。因为,在他心里装着一个”太白梦“!

“这个‘太白梦’,就是要把汉寿县的太白湖建设成为洞庭湖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文明的样板。”我在心里诠释着周运希的“太白梦”,并把我的诠释告诉了他和“老秀才”。。。。。。

展望篇: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模板

时光流转到了2014年。这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

这一年元月19日,新华网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即中发【2014】1号文件),提出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八个方面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将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次深刻变革!

这一年2月24日,国家农业部发出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4】1号文件),就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提出了10个方面的工作指导意见,将使“家庭农场”这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品”变成我国种养大户的“升级版”!

这一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个办公厅又发出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2014】61号文件),指出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并引导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化种养业,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并通过农业示范园区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混合所有制经济。

洞庭湖,湖南的母亲湖!她孕育了湘、鄂四市一区33个县、市、区2200万湖乡儿女,也滋润着6000多万亩的土地和水域。当国务院批准下发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批复》(国函【2014】46号文件)已把洞庭湖摆到我国战略发展国家层面的时刻,地处洞庭湖西滨的太白湖,迎来了梦寐以求的历史机遇期,开启了太白湖的“黄金”10年、20年!

太白湖养殖场的主人周运希胸中波涛汹涌,踌躇满腔,在勾画着太白湖的宏伟蓝图。这是他苦心经营了20余年的“太白梦”!

远在千里之外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市,有一位汉寿县酉港镇的知名人士,不仅与周运希有着直接的亲缘关系,而且同样装有“太白梦”的“创业图”,他就是尹成刚先生。

我在县政府工作时,就曾听说过“尹成刚”这个名字是县里有名的律师,但不曾有过交往。这次踏访太白湖是经县工信局廖局长发短信、打电话,约请我为他一个叫“尹成刚”的朋友编写太白湖项目建设的“可研报告”,这既是我结识尹先生的缘份,也是我踏访太白湖的由来。

2014年10月16日,我和尹先生在汉寿县城龙阳国际大酒店见面,没有客套、言辞也不多。在相互交换名片时,我才知道眼前这位身材虽不魁伟但却精明的尹先生显得十分沉稳而又果断。名片正面印有“盛唐律师事务所”律师和执行合伙人,名片背面印有“广东省律协常务理事”、“深圳市律协理事”、“深圳市政府采购评审法律专家”、“深圳市建筑业协会法律专家”、“深圳市优秀专业律师”等头衔。这名片使我眼睛发亮,原来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法律专家!

这里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我在编制太白湖项目可研报告时,从深圳发来的电子文档资料中就“投资人基本情况”一段作出了如下两段补充信息:

一则是,“另一主要投资人尹成刚先生系汉寿县酉港镇人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博士,北京大学汇丰学商院EMBA,盛唐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暨执行合伙人,泰德股权总裁,广东省律师协会常务理事,房地产法律业务委员会主任。”

另一则是,“尹成刚先生在深圳创业20余年,长期专注于房地产、创新金融及资本投资业务,曾参与上海 外滩、重庆金融岛、广州机场保税仓、大亚湾石化工业区、中银香港、花旗银行、招商银行、中保人寿等一批公众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

这就是市场经济浪潮中的“汉子”尹成刚!他不仅是法律界的专家,而且是企业界的精英,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脊梁”,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可就是这样一条“汉子”,市场经验丰富,资本资源厚积,却常思故里,不忘根本。在龙阳国际大酒店的套房里、茶楼里,我与尹先生曾几次见面与交谈,才深知他“投资1个亿,开发太白湖”的初衷:“回报乡梓”。其人生信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14年4月,他委托表兄周运希先生与酉港镇政府签署了太白湖租赁开发30年的承包经营合同,决心投资开发太白湖,建设现代化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

2014年4月,他在深圳牵头组建了“深圳市太白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兼任董事长,主导公司宏观决策,开展资金融通,加强组织协调,并聘请周运希担任执行董事,负责公司经营与管理,组织项目具体实施。

2014年5月,他花费数十万元,委托湖南省现代休闲农业研究院编制了《太白湖生态农业基地总体规划》,图文并茂,A4纸篇幅近200页,并亲自多次主笔修改,描绘了太白湖10年美好蓝图。

2014年10月,他经多人推荐委托我先后完成了太白湖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和第一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县发改局立项备案。这既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探索与实践,也是我踏访太白湖的最终咨询成果。

可研报告依据《太白湖生态农业基地总体规划》,秉承“提升汉寿”、“品牌驱动”、“抢占高端”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太白湖水产资源优势为依托,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工程原理,优化重组资源配置,合理组合生产要素,推行内陆湖泊综合种养,分区划块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完善配套服务,并融合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医疗养老等公益事业,努力建设洞庭湖区第一流的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园区。总投资1.67亿元人民币。这就是太白湖开发的指导思想或基本构思。其战略目标或总体定位是:

中国现代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的典型案例!

国家地标产品保护的品牌标杆!

“太白湖——中国汉寿农业地标的窗口”,或者“荷香太白,甲鱼王国。”尹成刚说,这就是我们对外宣传和推广的口号,也是太白湖作为“湖乡故里,生态乐园”的整体形象!

在踏访太白湖的现场,主人周运希站在穿湖公路的大堤上,面对万亩莲藕和甲鱼的太白湖告诉我:“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产业发展构想,我们将调整和优化太白湖区的产业结构,以这条公路大堤为分轴线,将太白湖划分为南北两大片、东西两大块,建设两大示范片区:一个是生态农业种养示范区,种养面积9558亩,包括地标产品玉臂藕、地标产品汉寿甲鱼、洞庭湖野生态水生蔬菜、太白湖原生态名贵鱼类和水生名贵稀有种苗培育等5大示范小区;另一个是产业发展配套示范片区,占地面积587亩,包括特色农业食品加工、产品仓储冷藏物流、生态农业休闲庄园、综合办公景观和职工生活休憩等5个示范小区。具体建设内容和有关数据,你可以找樊老详细了解。”主人一句话,我和樊老在他办公室凑了半天才搞清楚。

那天晚餐后,樊老骑着单车回家去了。电光灯下,我在樊老办公室里沉思:尹成刚的整体构想,周运希的现场描绘,一幅太白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综合开发的宏伟蓝图在我脑海里逐渐浮现出来:有规模、有布局,结构合理;有种养、有配套,内涵丰富;有色彩、有声音,基调生动。我想,这是一幅绚烂多姿的“创业图”:

她坚持农业生态种养,综合开发,形成了联合生态或复合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她坚持地标产品保护,提升品牌,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最终目标,体现了当代农业文明生产的基本内涵!

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民生,融合了诸多社会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

周运希的“太白梦”和尹成刚的“创业图”,不仅是亲缘的组合,而更重要的是:工商资本的注入与生态农业的建设融合起来,孕育了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正是我国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许就是“诗仙”李太白笔下“太白文化”的升级版!

夜深了,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我想,要真正诠释我踏访太白湖的注脚,莫非如此,岂有他哉?

(作者:县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四届政协常委:徐隆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