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协文苑>详细内容

绿色汉寿

来源: 作者:周世盈 发布时间:2017-02-04 17:29:37 【字体:

春节前夕,中共汉寿县委在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主抓当前促跨越”的九项具体工作中,将“要抓好森林防火”作为重要一项。这让我耳目焕然一新,心情振奋。因为在我的经历和印象中,汉寿县最大的县情是水情,最大的灾害是水灾,很少提到森林防火。由此可见,改革开放30年,汉寿的县情起了巨大变化啊!俗称鱼米之乡的汉寿县不仅有银白的水波,金黄的稻浪,而且还有碧绿的林海和竹海了。

忆往昔,汉寿县的森林发展是何等的艰难!汉寿县的地貌,一半湖平区,一半丘陵区。湖平区只有星星点点的弯曲而不成材的杨柳树。树木主要生长在丘陵区,面积约60万亩。1958年毁林开荒种粮,山林被大片砍伐,除几十株百年古树外,其他山林几乎都受到了侵扰。那时没有电,也没有煤。农民煮饭就背个大篾篓上山,用竹制五爪耙耙落叶、渣草。树林里被耙得像禾场坪一样,干净得不得了。“集体”的小树和新裁的树苗,还没有成器就被砍去当柴烧。

眼看烧柴、用柴困难,大家都很着急。到丘陵区担任党委书记的都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工作。30多年前,东岳庙公社党委书记吴介华发动农民栽杉树,直今农民还记得他的功劳。朱家铺公社党委书记陈金保带领农民上山栽杉树,创造了财富,现在农民还非常想念他。但是大部地方林业没有发展,年年姐儿十七八——老样子。

记得有一年春天,我到丘陵山区的某大队(后改为村)去调研。大队的陈大队长从公社(后改为乡)参加林业生产会议回来,背来30斤松树种子。第二天他召开全大队10个生产队的队长会议,做了三垅土的育苗样板,一垅只整土施基肥,另一垅不仅整土施基肥,还撒播了种子。还有一垅除以上两道工序外,还进了覆盖。育苗的三道工序一清二楚,活儿做得干净利索。队长们不用听报告也心里明白。于是大家动手,把没有做完的活儿做完,看上去好像马上就会生出苗儿来。可是,后来只有个别队播了种,大多数队没有行动。我问为什么不行动呢?队长们说,长在山上的树都有人偷砍,育这点儿小苗苗又有么得用呢?

社员对小苗苗不感兴趣,却对成材林惜树如金。因为那时民用木材需要国家计划供应,木条像金条,供不应求。因此偷砍、争夺山林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参加丘陵区某生队沤制田头凼。20多人正在田里紧张劳动。突然只见男社员手持钉耙、铁锹倏地爬上田塍,带着两腿泥巴往山上跑,连从来没有出过集体工的老大爷们,也手握弯刀紧跟其后助阵。情况十分紧急,我惊讶而担心地连忙问一女社员说:“他们跑么得?”

她说:“有人偷俺队里的树。”

“不得打架不?”

“不得,不得,只是吓唬、吓唬就散了。”

因为山上的树木太少,不得不珍惜。据1976年调查,全县森林面积仍旧是60万亩,而立木积蓄量只有12万立方米,只有1958年前的五分之一。

1978年农村改革开放,把山林分到户,加强了森林的培育管理,家家户户封山育林。同时煤炭、液化气煮饭又推广到农村。这样一来,再也没有人上山耙落叶、渣草了,也没有发生偷砍和争夺山林的纠纷了。从1978年到1988年,只有十年时间,在改革春风中,汉寿森林得到迅速恢复。据1988年统计,全县森林面积和立木蓄积量都恢复到到了1958年的水平。

近20多年来,汉寿森林又有了巨大的跨越。跨越的骏马要首推黑杨。20年前,县委将黑杨引进汉寿,在新围垦的围堤湖大量种植,接到又到洲渚和沟港渠道大量栽培。黑杨生长迅速成材快,深受农民喜爱。湖区农民凡有空坪隙地的无不栽上几株。不仅美化了环境,也缓解了用材困难。目前全县黑杨面积近60万亩,成了汉寿县的一大奇观。所以汉寿县就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黑杨之乡”。

其次是“三边造林”添绿色。多年来县林业部门以打造绿色乡镇、绿色村庄和绿色屏障为重点,全力推进路边、水边、屋边绿化,又构成了农村一道绿色风景线。许多农家呈现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诗句)”的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汉寿县林业发展正在日益深化,扩种了一片片的油茶、花卉和观赏树木。

全县面积305万亩,森林覆盖已达120万亩,覆盖率40%,成了“山水桃花源,绿色新常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县委不得不把森林防火提到重要议日程。

汉寿绿了,去年被上级认定为国家森林城市。同时国家还先后批准成立了汉寿滨湖国有林场、汉寿竹海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南汉寿息风湖国家湿地公园,并给予投资。

现在的汉寿,丘陵区层峦叠翠,松杉竞展风流;修竹成海,绿浪滚滚翻腾。在湖平区黑杨高大挺拔,一大片又一大片,一眼望不到头。在县、乡公园里、在家庭小院中花卉争奇斗艳,滴翠流红。树木年年长,绿色天天加。汉寿县委书记杨昶在老干部新春团拜会上,信心百倍地说,一定要把汉寿县建成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福地。(周世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